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我们知道:“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该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做法。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如教学《小明的一天》一课,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整时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学伊始通过创设“龟兔赛跑谁赢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看时间的需要,并利用已有知识试认时间,在此基础上展开新授。其次,课中注意在大情境中创设不同的小的问题情境:蓝猫参加森林运动会看到的龟兔赛跑、小猪参加森林运动会的时间、帮蓝猫修钟表,使学生对探索新知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发生碰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能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交流。二、尝试成功,激发兴趣数学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低起点,重过程,多鼓励,为所有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都能获得成功。成功是力量之源泉,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能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数学活动中,要始终使自己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给学生创造一次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加深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新的成功。要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就要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维纪律等个人信息,在设计课时授课内容时全盘设计。如“这个问题由谁回答?”“这个练习让谁做?”“这个难关谁来闯?”“这个难点谁来跳一跳便可摘到‘桃子’?”等等。如在教学“8加几”时,可以这样设计:(多媒体出示)盒内有8个苹果(画满10格),盒外有5个,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多数同学都是用数的方法来回答的。这时教师可追问:不用数的方法能算吗?再追问: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怎样移动盒外的苹果就能使其他小朋友很快看出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启发提问,使那些爱动脑、积极思考的学生会跃跃欲试,迅速反应,争先表现。这时,教师选部分同学一显身手,从盒外取2个苹果放入盒内,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说:“共13个。”这时,教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他们把刚才移动苹果的过程(凑十)表述出来。对学困生,教师再演示指导,让学生相互交流算理过程。这样,通过演示、追问,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我能行”。这样,使每节课都没有失败者,学习就变成“努力尝试—成功—再尝试—更大成功”的良性循环。尝试实践,感受成功,以趣激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给他们的学习以强大的动力。三、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不行,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强。但你不能因为他的学习不行就抹杀了他的价值所在,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我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评价,给予其成就感,促使其不断地发展。千万不可“一锤定音”,扼杀学生的潜能。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同样的事实,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评价,效果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