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人格魅力之我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箴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曾有人戏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最后获得的信息就指导着他们的行动。不难看出,班主任人格力量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和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纯正的教育力量。积累班主任工作经验,在具体的实施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这是教师的本色。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认为一个班级主要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应该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平常,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习惯走进教室就要检查桌子是否排得整齐,随手把讲台上的粉笔盒摆好,看见地上有纸团便随手拾起,把门口倒了的拖把扶起,等等。所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让他们在值日工作中认真仔细。所以,这样的班在大扫除时能做到既快又好。(二)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工作中,我们应该意识到:班主任如何对待学生,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对学生能否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形成集体意识,创建良好班集体都至关重要。现实中,大多学生对班主任的言行是比较敏感的,都希望得到班主任有力的教导与关怀。假如班主任不善解人意,总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得学生的一点意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那么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就很难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集体,不会主动积极的为建设好它献计献策,当然就更谈不上主人翁的责任感。实践中,在班级管理中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正、合理、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人格完全平等的人,看作是班级的主人,认真听取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应该由班干部和其他同学做的工作,决不越俎代庖。这样,学生切实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都认为自己对这个集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总是想方设法要把这个集体搞好。其实这些就是学生主人翁精神的萌芽,良好的班级集体因此就容易形成。(三)关心学生,做知心朋友,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关心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使学生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她很胆小,尽管一直很想与班主任交流可却鼓不起勇气,直到有一次她在家跟她母亲吵架,她的奶奶到学校要求班主任帮忙开导开导这个学生,于是开始了第一次谈话,谈到最后她是笑着离开办公室的。从那次后,感觉她不再惧怕我这个老师了。她会在周记本上跟我诉说一些她的苦恼,有一次她还跑来说她写了一首诗让我帮着看看是否可以投稿。我知道她开始把我当成她的朋友了。从她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能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我们有时比家长更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感受他们的真挚情感,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当然爱护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还必须做到宽严相济,这里的严格不是专横与粗暴,是使严出于爱,爱寓于严,搞好对学生的教育。(四)提高班主任素养,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现实中有的班主任不注意语言艺术,让学生讨厌,相反,很多班主任会发现,一个老师若能培养与学生心理相通的情趣爱好,如音乐、绘画、体育等,或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首好曲、讲课洒脱满堂生辉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与好感,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和威信,由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转为自觉服从老师教导的行动。因此,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个人人格魅力,就要求班主任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素质、公平公正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二要博学多才。读后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班级也在发展,作为一个班级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