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落实VIP免费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落实_第1页
1/4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落实_第2页
2/4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落实_第3页
3/4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核心。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确需要我们细细琢磨。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识字写字”教学──这是根本。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课程性质决定的。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自然就能关注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了。词不离字,句不离词,相依相存。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还得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如果我们摒弃语言文字,还走串讲串问、繁琐分析的路,而没有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学会什么,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语文课,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语文课。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低年级低年级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这些问题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我的教学理念与大多数老师一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语文教学,许多一线教师时常忽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他们只关注对于字形的分析、识字量的扩充上,导致很多学生步入中年级后感觉到学习很吃力。一些老师会说:“三年级是过渡期,吃力现象很正常。”这正常吗?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过渡也应自然轻松。如果在低年段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那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如何在低年级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实践出真知!唯有通过思考与实践,才能获得真理──正确的理念指导正确的教学。最近,通过听课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思考,有反思,更有感悟。我感受到,原来我们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也应该在“识字写字”基础上来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语用。通过语言的训练,冲破语言学习的瓶颈,拓宽语言学习的思路,找寻语文学习的价值,这正是低年级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意义。一、关注教学目标《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故事性强,充满童趣,蕴含丰富知识,很受低年级孩子喜欢的课文。听过很多老师教学这一课,除了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便不厌其烦地引导孩子深究“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向谁借尾巴?它最终借到尾巴了没有?”以此来作为教学目标,孩子似乎能回答这些问题,便就是读懂了课文,达成了此课的教学目标。其实,这些问题孩子多读几遍课文就能很快找出答案,甚至会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如此设计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就很难落实和达成。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紧抓文本主要内容,让孩子在自学本课生字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孩子抓住文本中“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三句话,“摆着”“摇着”“甩着”三个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贴切和准确;接着指导学生仿照“摆来摆去”“摇来摇去”“甩来甩去”交流平时积累的含有“来、去”的词1语;并鼓励孩子模仿课文3、4、5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想象写话“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它们会怎么说”,并互相交流写话的内容;最后引导孩子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以上这些做法,教师很好地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在体会、模仿、想象、交流中不仅学习、积累了语言文字,还尝试着运用学到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这样的语文教学,从注重阅读理解分析转移到关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转变,学生就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二、突出语言训练《蜜蜂引路》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我们的教学紧紧围绕“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话,就背离了本课最为重要的语言训练目标。学生对于“怎样找到养蜂人”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厘清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列宁一边走一边看,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进而学生归纳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花丛──小园子──小房子──养蜂人。”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落实在此处,就有点顾此失彼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落实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