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合作社经营问题及对策1引言生姜是冠英镇的主要经济作物,生姜的销售收入是冠英镇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冠英镇耕地面积31365亩,其中生姜种植的总面积在9000亩左右。目前冠英镇有三个小型的生姜合作社:老木孔生姜专业合作社、冠英勤丰生姜专业合作社、许村生姜合作社。这三个生姜合作社由冠英镇政府牵头,村、生产小组干部组织,农户就近入社并兼顾农户实际经济收入的思路成立的。三个生姜合作社在具体经营操作方式上、经营规模上和覆盖农户的基本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差别不大。每个生姜合作社大概覆盖的农户达到1600户左右,这些农户中有两三户是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的。生产经营中合作社的生姜货源主要都来自于入社姜户,生姜质量的界定通过经验判断。另外冠英镇生姜合作社的成品生姜销售方式采取先收购散户生姜,再集中发货,主要销往成都、重庆两地,在价格上受成都和重庆生姜市场的影响较大。2XX市冠英镇生姜合作社存在的经营问题2.1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2.1.1合作社未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生姜的产量与其科学的种植技术密切相关。严格选地、精选姜种、适时播种、适量施肥、防旱防涝、防病防害这一系列操作都会影响生姜的产量,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进行。选地不仅需要肥沃,透气性好,有机养料丰富的土地,而且还要选择地势稍高,方便排灌,不易积水的土地。如果这些指标达不到要求,将大大降低生姜产量。生姜合作社不能够对国家分配的土地进行调整,有些土地条件不占有优势,但即使土地养料不是很丰富,也只能坚持栽种生姜,不占优势的土地条件势必会影响生姜产量。姜种需要按照姜块肥大丰满,无病害,肉质新鲜的标准进行挑选,姜种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生姜产量的高低。冠英镇生姜合作社未参与姜农的选种过程,姜农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会一味追求姜种质量而不顾成本,而大多是在价格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挑选优质姜种,因此其产量会受到姜种质量的限制。生姜的生长对温度第1页共6页的要求特别严苛,温度一般要控制在20℃-25℃。这要求生姜合作社督促姜农在适当的时间播种,不仅能够保证生姜的适宜生长温度,还能够依靠自然降雨保证生长环境的适当湿度。冠英镇生姜合作社尚未采用地暖技术,难以对温度进行准确调控。生长环境未处于最适宜条件,其产量也就难以处于最高产量。适量的施肥不仅能够避免生姜生病长虫,降低减产的风险,同时还能够给生姜补充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元素。姜农在施肥量的把控上大多数是根据自身经验,而不是合作社派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包括如何施肥和施肥多少。在技术培训方面的缺乏也将降低产量。旱涝、病害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大大降低生姜的产量。2.1.2生姜质量问题。冠英镇生姜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在生姜生产过程中合作社未向姜农提供专业指导。并且合作社在对姜农们农药的使用上未给予硬性规定,导致姜农对姜种的要求以及在农药的选择上不追求超高品质,相对而言更在意价格,这就决定了其生姜难以成为优质姜。另外,不少成品生姜的农药残留量也存在偏高的问题。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合作社监管力度的不足,使姜农不会刻意追求姜种的优质,也不会选择价格昂贵的有机肥料、农药。有机农药是一种植物提取液,成分更加安全,使用后的农药残留量很少。但是由于有机农药价格昂贵,姜农则选择使用价格低廉的肥料和农药,导致生姜的质量不高。2.2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冠英镇生姜合作社的主要市场是成都和重庆等地理位置较近的城市,销路单一。另外销售方式主要通过电话联系,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单一。同时,合作社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主要依据个人经验,对行情把握明显不足,导致生姜销量难以大幅提高。2.2.1销路单一,销量少。目前冠英镇外销的主要模式就是以生姜合作社统一接洽周边的商贩对外销售。合作社以散户收购生姜,集中发货。生姜外销主要是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生姜目前没有配套的基础条件。首先,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生姜的设施设备要求较多,不仅要有地理标识的认证,还要有无公害产品的认证,第2页共6页目前冠英镇生姜合作社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其次,电商平台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而冠英镇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