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06.037高校研究所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任树喜邢成芬丁贺伟贾万森李博颖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项目来源:河北省生物医药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仿生复合水凝胶的病原菌杀伤及耐药性防治研究”(项目编号:B2020202062);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GJJG049)。作者简介:任树喜、丁贺伟、李博颖,博士,讲师;邢成芬,通信作者,博士,教授;贾万森,讲师。践经验,深入分析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安全体系和安全制度的建立,凝练出了影响研究所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因素,为高校研究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1实验室安全的三个方面及意义通常意义上,实验室安全包含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即在实验室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人员的伤亡以及国有资产的损坏。这里引入新的概念——实验安全,并将之定义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安全需要实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操作,它是精确实验数据和科研成果快速有效产出的有力保障。因此,实验安全和参与科研工作的所长、实验室管理人员、导师和学生等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做好实验安全工作,学生才能获得更精准的实验数据,导师才可得到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由于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和设备操作更加规范,同时提高了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因此,实验室安全理应包含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实验安全三方面的内容。把实验安全列入实验室管理工作之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果只考虑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不会太高,这是因为一是实验室事故发生概率本来就极低,二是很多管理者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与自己有何直接的利益关系。将实验安全列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之中,能够加深管理人员对自身利益与安全管理工作紧密关系的理解;加强管理者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转变其对待安全工作的应付态度;提高全体安全相关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对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素养和安全意识;提升实验室人身和设备安全保障,并最终大大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概率。高校研究所的安全管理涉及管理、安全和科研成果三项内容,三者是一种正循环的关系(图1)。摘要近些年,为加强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高校校级层面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较多的改革,但学院或高校研究所等二级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仍需细化。具有多个科研实验室的高校研究所是最小且最具系统性和独立性的科研单位,同时还是实验室安全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对其安全管理意义、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者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及影响实验室安全主要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个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深入探讨上述五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有益经验,为高校研究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标识码:B高校科研实验室是科学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人才和贵重科研仪器相对集中的地方。但是,近年来科研实验室事故频发,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1],严重影响了科研任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对“安全”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二是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3],三是自私行为遍布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一般情况下,高校研究所各类实验室及设备较多,人员众多且复杂,是安全隐患的最前线。为此,深入研究高校研究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于研究所的安全运行及高校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本工作根据个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装备管理·-37-2024年3月下第06期(总第576期)关键词高校研究所;实验安全;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6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6-0037-040引言的顺利完成。为加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部在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各高校均根据该意见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制度,明确了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各级领导也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进行了监督,但是事故仍有发生[2]。其原因一是高校二级单位中各级安全管实验室管理工作会带来整个实验室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