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根据《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集中攻坚、标本兼治、突出治标、持之以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举全力、出重拳、使实招,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一年见成效、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二)基本原则坚持标本兼治。有效推进能源、产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切实提升重点领域清洁低碳水平,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大幅减少重点领域和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坚持协同增效。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突出重点区域、任务、时段,靶向发力,直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进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坚持分类处置。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研究制定针对措施,推动应急减排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和精细化管理,做到〃一企一策〃,逐个解决。坚持齐抓共管。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和帮扶指导,形成攻坚合力。加强监测、执法和监管联动,夯实能力建设,严管严查严考核,推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项目见效。(三)攻坚目标通过攻坚行动,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显著提高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完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2024年,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25年,PM2.5浓度稳居城市前列,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二、攻坚任务(一)能源领域1.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落实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提高电煤消费占比。限制开发、销售和使用高硫、高灰分煤炭,开展商品煤的煤品煤质抽检,每年不少于两次。多渠道扩展天然气气源,扩大外受电比重,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到2025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55%左右,电煤消费占比达到60%o2、推进散煤替代和禁燃区管控。加强煤炭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巩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成果,细化高污染燃料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要求。年用煤量大于千吨的煤炭使用单位应建立用煤台账,健全煤炭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农村用能低碳化转型,加快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散煤替代。到2025年,农业散煤使用量显著下降。3、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通过标准倒逼,加强重点行业清理整治,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全面实施节能技改,在建、拟建项目按照国家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加快现役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到2025年,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5%;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煤/千瓦时以下。(二)工信领域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按期完成企业〃关、改、搬、转〃工作,对照标准实施〃回头看〃。严格项目准入,遏制〃两高T氐〃项目盲目发展。落实产业规划及政策,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能置换办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成果,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优化产业链布局,开展传统产业集群排查整合,引导工业企业入区入园。到2025年,按照环保标准和相关政策整合关停一批砖瓦企业。2、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实施节能监察执法和诊断服务〃双轮驱动〃,推动重点工业行业节能低碳发展,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建成30家以上绿色园区、300家绿色工厂,重点企业全面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企业1000家以上。3、加大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力度。全面总结梳理《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方案》相关任务落实情况,积极推进含低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持续推进100家VOCs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装卸、敞开液面、泄漏检测与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