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多媒体多彩的音乐课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闫海霞摘要:21世纪的音乐艺术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来丰富音乐教材形式,改变音乐教育方式,在文学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多媒体组合教材,在充分利用并验证绚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成果的同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彩的音乐艺术教育。关键词:绚丽多媒体多彩音乐课欣赏课唱歌课乐器演奏课综合实践课现代音乐教学中,电教手段普遍运用,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绚丽的多媒体成就每节多彩的音乐课,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架起学生心灵与音乐的桥梁欣赏课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音乐教材中有雄壮、激昂的乐曲,也有轻松、诙谐的乐曲;有欢乐、愉悦的旋律,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如在教二年级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时,我选用了一些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镜头,如珠穆朗玛峰、大草原、藏舞场面等等,配上几段优美的音乐制作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欣赏画面聆听音乐的时候,老师陪以深情并茂的朗诵:“我的家在哪里,就在日喀则呀,……”。在学生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幅高原美景,再引导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直观的感受到祖国大地的美丽、富饶,增强对美的体验,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赏心悦目,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变得更丰富、更完美。二、唱歌课运用多媒体,萌发学生爱乐和参与的愿望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唱歌课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动机。教学《摇船调》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这种一问一答的歌曲演唱形式,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从网上收集到的各种同类歌曲的演出场面,如:广西有名的影片《刘三姐》对歌片段,2004年广西民歌节的三姐与外国人对唱的热闹场面等,都带给了学生美好、精彩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了乐趣,充满了音乐,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可以运用我们美妙的歌声唱出我们的美好生活。此时,再请他们对歌曲《摇船调》进行歌词创编,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亲身体会创编歌曲的乐趣,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在歌曲演唱形式上的表现能力。同时也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唱歌活动的强烈愿望。三、乐器演奏课运用多媒体,奏响学生体验与智慧的号角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施配备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中国,现用的音乐新教材中也增加了器乐部分,在乐器演奏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曾遇到很多难题,如脑、口、手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师生交流、个人与集体关系等,都很难解决。这时多媒体帮了大忙,乐器训练中抽象的乐理知识,往往使学生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千篇一律的空口说教、单调简一、无声无趣的黑板教学,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课前的准备繁琐杂乱,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影像清晰而规范地呈现在视屏上,图文并貌,引人入胜,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