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三个重点,务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冷集镇小学王正平冷集镇小学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开展高效课堂建设要求,自去秋开学以来,在四至六年级开展了实践杜郎口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半年来学校在县教研室和中心学校指导下,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使过去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良好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其具体做法是:一、抓学习,提认识,营造高效课堂环境常言道:“思想支配行动”,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学校在去秋开学前,利用一周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谷城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教师报》和《教育报》刊登的全国各地课改典型,以及李炳亭、李镇西、邱学华等课改名家的文章。在学习的基础上让教师写体会、谈感悟,开展交流,以此提高教师对建设高效课堂的认识,增强课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性。为了扫清课改阻力,学校加大高效课堂建设的宣传力度,去秋开学后,我们先后召开学校干部会、全体教师会、全校学生会、学生家长会,对高效课堂建设进行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并采用办板报、贴标语、挂横幅、写报道等形式向社会大造声势,使课改赢得社会上的支持,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在对高效课堂建设达成共识后,去秋,投入三十多万元,为三至六年级各班安装了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和供学习小组展示的磁性黑板,为教师办公配置了电脑,安装了光纤网络,使学校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学环境得到很好地优化。其目的就是要让高效课堂建设与现代媒体技术接轨,让教师充满自信地参与教学改革,让教师站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建构他们自己的高效课堂。二、抓管理,重实践,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学校在高效课堂建设之初,确立了以“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为蓝本,以灵活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为手段,通过实践探究,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与电子白板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风格。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把电子白板的使用作为高效课堂建设中的一个亮点来抓,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大胆实践,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加强了三项管理。一是导学案的编写管理。编写好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严把导学案编写关。学校采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究分配任务——个人初次编写——集体研讨,分管领导审查——主备人二次修改——定稿打印使用”的形式编写导学案。学校要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开学初分配好导学案编写任务,一人一周交替循环编写导学案,做到超前一周编写。为了保证导学案编写质量,学校支部成员每人包一个学科,每周五前,利用晚办公时间,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下周要使用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和审查,每次研讨审查时,先由初备人对编写的导学案进行说课,重点说明自学思考题的设计,学生主要交流展示的内容,教师需要点拨的地方,达标题的选择和电子白板在哪些环节如何使用等。在初备人说课后,包学科领导和同学科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再由主备人对初备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然后定稿,交包学科领导审查签字,下周上课前打印给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使用。二是课堂教学的管理。学校明确在高效课堂建设上分四步走。即“描红——临贴——脱贴——自成一体”。“描红”就是按“三三六”模式套;“临贴”就是按“三三六”模式操作概念学;“脱贴”就是结合教学实践,在“三三六”模式上改;“自成一体”就是将“三三六”模式与电子白板使用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自己的课堂特色。目前还处在描红和临贴阶段,为了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学校实行了“三制”。即:实行领导干部巡课考评制。学校规定每位中层干部每周任意听不同教师的课4节,校级领导干部每周任意听不同教师的课8节,做到听后就评,量化打分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布。实行教师讲公开课制。就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人每月讲一次公开课,各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讲公开课时间进行统一安排,做到到时就讲,全组参与,随讲随评,量化打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