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孤独之旅 (2)VIP免费

孤独之旅 (2)_第1页
1/3
孤独之旅 (2)_第2页
2/3
孤独之旅 (2)_第3页
3/3
孤独之旅曹文轩(人教版语文教科书2003年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乌海四中郭婧)一、教学目的:1、体验成长的感受。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的作用。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二、教学重点:1、体验成长的感受。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三、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1、检查预习。投影生字、词。(拼音及词语解释:一、加拼音:撩逗狗吠芦苇嗅着镰刀撅断咔嚓找茬二、解释下列词语:置之不理一落千丈撩逗无忧无虑歇斯底里没头没脑)2、导入。①作家作品简介(投影: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三者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②导语: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每个人都要长大,那么,怎样完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入《孤独之旅》,去体味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3、课文分析。①速度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讨论并归纳:(投影)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②提问:找出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分析杜小康性格特征。讨论,明确:⑴P69:“小木船……上岸回家……”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恋家。⑵P71:“杜小康已不可能……茫茫的水”说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头,开始展望未来。他对未来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向往的。⑶P72:“他害怕了……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荡给人压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软弱。⑷P73:“杜小康……我要回家……”这是小说第二次写到他想家,和第一次相比,显然有更深刻的内涵。他毕竟经过一段艰苦生活的磨练,已成熟多了。⑸P75:“那天……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这些描写都表明杜小康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在关键时候能表现出镇定、勇敢、坚强和负责的精神,他已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①提问:你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吗?请与同学交流。②提问: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讨论,明确:⑴P69——70。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水流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⑵P71。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⑶P72。写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反衬出杜小康的胆怯,害怕和恐慌。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但这种压迫感、孤独感也是对杜小康的一种磨练。⑷P75。写芦苇荡暴风雨的凶猛,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更是对杜小康性格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4、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板书设计:孤独之旅曹文轩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鸭群环境:芦荡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风雨课后小结:本文通过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文章还多次地进行环境描写,不仅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创造了氛围,而且还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高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孤独之旅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