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指导意见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2.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知识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在新兴的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得以继续发展,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封建王权衰弱。(2)表现项目表现经济拥有大量耕地,获取大量的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政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垄断学校教育;掌握《圣经》解释权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知识点二宗教“异端”1.含义: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形成的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2.“异端”运动的表现阶段时间代表主要思想兴起12世纪后期纯洁派世界充满善与恶、上帝与魔鬼这两个对立的因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纯洁教会高潮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任何中介人;统治权来自上帝的恩典和命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教条捷克人胡司取消教会地产;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用民族语言传教3.影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知识点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2.政治(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概念阐释】中世纪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这一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基督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痛苦。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图解历史】图解世界三大宗教【思维点拨】1.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经济上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集团,每年搜括难以计数的社会财富,政治上竭力控制各国的教权和政治权力,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2.12世纪的“异端”运动是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斗争,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束缚的要求日益强烈,“异端”运动更加高涨。3.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天主教会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封建王权与天主教会干涉的矛盾;文艺复兴运动与神学思想的矛盾。【结构图示】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题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史料研读]史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史料二(罗马天主教会)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①。最后,它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史料三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②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1.史料一反映了天主教会轻商思想与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2.史料二说明天主教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①是指基督教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从上到下包括,罗马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3.史料三反映了文艺复兴对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②是指以“人”和“现世”为中心的新宗教观。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根据史料二说明天主教会是如何“把整个封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