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主备人:陈维学审核人:赵新好卢绪仁【课标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整合】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内)(1)政治:幕藩体制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民。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2)经济:19世纪上半期,商品经济渗入农村,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民族危机(外)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3、开国思想形成,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渐高。洋学的传播,使人们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和日本的落后,吸取了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下级武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尊王攘夷”运动失败,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4、维新前提: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建立。为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二、目的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2、直接目的: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三、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1、政治--废旧建新(1)废藩置县,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许多士族下层因为贫困不得不进入工厂做工谋生。这就建立了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3)制定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宪法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但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经济-----发展新经济⑴改革土地制度内容: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影响: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⑵核心:殖产兴业内容: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设立“模范工厂”,供私人企业效仿。实行“劝业政策”,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措施:①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本家。②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影响:在政府示范企业的刺激和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3、文明开化(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化)⑴改革教育内容: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作用: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局限: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⑵“求知识于世界”了解西方文明⑶明治政府废除了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4、军事-----建立新军队,富国强兵措施: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②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③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作用:建立了一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