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重点难点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背景(1)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由于上书未被理睬和清廷的倒行逆施,孙中山放弃改良尝试,走上革命的道路。2.形成(1)过程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并在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起来。②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发动起义。(2)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始。二、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1)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内容(1)民族主义①内容: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②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真正独立的内容。(2)民权主义①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②局限:没有触动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社会阶级基础,即推翻封建地主士绅阶级的统治。(3)民生主义①内容:基本原则是“平均地权”,目标是通过实行“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悬殊和社会革命。②局限: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知识拓展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孙中山把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等同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类比成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2)民生主义的思想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即把民生主义归结为“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并对“天下为公”十分赞赏,把“大同”视作自己的“理想国”。(3)孙中山还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3.地位及作用(1)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2)作用①它集中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成为团结广大革命力量、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判断正误(1)辛亥革命推翻了在我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是推翻了封建制度。(√)(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轻巧识记图示法理解三民主义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领导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告失败,使他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新的力量。(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与影响下,改组中国国民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2)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求得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对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影响:同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开展。问题思考材料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