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重点)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难点)[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环境承载力阅读教材P17~P19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一般方法:→(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据图分析曲线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提示曲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采用“读轴—看线—抓点”的三步判读法。(1)读轴:即明确横轴和纵轴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2)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看清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3)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要先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教材梳理2人口合理容量阅读教材P19~P20,填写下列知识。1.概念: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影响因素: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展水平大提高。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的开放程度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4.特性:具有相对性。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预习效果自测]1.正误判断:(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2)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3)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4)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5)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得人口合理容量变大。()(6)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提示(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所以在不同时期同一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也不相同,差别较大。(3)√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4)×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5)×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消费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6)×日本、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下图为某城市2017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该城市2017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3.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解析第2题,人口容量木桶效应中,短板决定人口容量。图中劳动就业人口所代表的桶板最低,为97.3万人。第3题,制约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