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化学组王春菊一、设计思路学生不是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探索欲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小到手机、心脏起搏器,大到交通工具、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都离不开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仅再现了氧化还原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规律,也为金属的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在探究性实验和探究性自主讨论学习中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总结实验的结果中得到原电池的组成条件。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3.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三、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体验研究科学的方法,依据这样的理念,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问题探讨法、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根据我们一中的具体实际情况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观察视频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两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从而完成本节课两个重要知识点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微观理论。五、教学准备1.对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为一个小组,共六组2.观察实验准备:多媒体大屏幕3.制作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展示图片大屏幕黑屏,某一天你放假在家,正在玩电脑,或者是在看电视突然、、、、、、、、。或者还有一天你夜晚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接触到许多类似的事。观看图片设计情景体现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兴趣和热情。自主探索【自主预习】下面我们看书71页到72页,找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观察实验】第一步:把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第二步: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电流计。指导观察方法。学生看书探究活动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观察实验内容: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现象并回答锌片的变化:Cu片上变化指针变化锻炼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讨论问题【问题讨论1】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相连后,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问题讨论2】为什么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讨论3】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原电池是怎样一种装置?讨论、分析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板书】一、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问题讨论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形成概念。电流计指针偏转→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思考培养从实验现象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的能力,从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难点突破播放模拟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设置环节:(1)边播放动画边让学生描述两极微观粒子变化情况,填写表格。(2)观看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描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当锌片与铜片同时浸入稀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