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听课后的反思——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孔蓓芳1、对教材的解读:《大禹治水》苏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安排的都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故事。课标对这一类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我对课文解读:一要抓住大禹治水的“治”,让学生体会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二要抓住“英雄”这一词,感知大禹支付洪水的精神。什么是英雄?危难时为人民着想、找准方法、吃尽辛苦、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3、根据以上的解读,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②认识两个多音字,学会书写生字:治理制服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借助图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学会默读及边读边想的的读书习惯。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①识字写字。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治理制服伟大英雄。③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在听课过程中,我感受了教师对教材、生字的把握。“洪”字结构分析,引领学生走进汉字的本源,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做到了意义理解。写字教学中,大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写,具体的评价指导,姿势的及时纠正,都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低年级的课文中,教学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