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目录一、网约车市场现状分析3二、网约车市场发展规模分析3三、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5四、互联网+出租车未来需求更大6五、网约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网约车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为乘客提供包括出租车和符合规定条件的私家车出行服务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服务包括网约私家车、网约出租车、拼车和顺风车等等,是传统用车市场的补充。一、网约车行业现状分析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仅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超2亿,整体增速迅猛。其中,网约车用户(不含网约出租车)规模增长了40.6%,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27.5%。以上数据表明,网约车正在成为更多人日常出行的选择。2017年12月滴滴出行再次融资40亿美元,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约车行业独角兽。从2014年网约车进入公众视线开始,短短四年时间网约车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人出行的模式。接下来,网约车企业们将从战局尘埃落定的一二线城市转战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为下沉。二、网约车市场发展规模分析1、用户规模分析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为3.92亿人,其中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2.25亿人,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人。在2014年时,网约车市场曾迎来一次大爆发,用户规模增长率达559.4%,而随后用户规模也保持增长。当时网约车平台的大量补贴让用户群体一再扩张,随着补贴力度的减弱,用户规模2000网络预釣专车用户规模■2015年■201®2015-2016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统计也逐渐降温趋于平稳。而受网约车新政的影响,2016年的用户规模有所下滑。2、出行交易规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681亿元人民币,已进入髙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将增至2678亿元,而后恢复平稳增长,2022年达5036亿元人民币。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出行交易规模统计3、互联网出行的渗透率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各大打车软件开始从渠道端转向服务端,通过纵向深化用户体验来增强粘性,保障司机和消费者用户量的稳定增长。《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指出,目前互联网出行的主战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渗透率分别为40.1%和17.3%,而三、四线城市仍是一块等待挖掘的巨大蛋糕。从各类打车软件相继上线到行业洗牌、寡头显现,再到监管升级,市场逐渐规范,网约车为公共交通提供良好补充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出行需求,有效节约社会资源。三、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概况网络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性行业,在盘活车辆存量资源、满足用户个性化出行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网约车市场市以逐步趋于稳定。网络约车相关管理办法出台,促进市场规范化发展。2016年7月,《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推进出租汽车改革工作,构建包括巡游出租汽车、预约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共存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在政策推动下,2016年下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41.7%;2016年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从国家法规层面上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体系,同时对驾驶员、车辆设定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在乘客个人信息保护上对网约车平台提出更髙要求,保障网约车安全运营。各大网约车平台积极探索新的利益增长方向,为公司转型做铺垫。2016年,滴滴出行一方面致力于推行海外租车业务,另一方面在共享自行车领域进行战略投资,此外还推出小巴业务,主推短途拼车,目前已涉及出租车、专车、快车、川页风车、代驾、试驾、公交等9大业务体系;神州专车则在汽车金融、汽车电商领域发力,2016年下半年新推出的一站式汽车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二手车金融、汽车抵押借款在内的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同时积极募集资金用于开拓旗下汽车电商平台的发展。四、互联网+出租车未来需求更大截至2016年12月,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较2016年上半年增加6613万,增长率为41.7%,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在网民中的占比为30.7%,比2016年年中增长8.4个百分点;网络预约302515855025002000150010050035201022462020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网络预约专车用户在网民中占比为23.0%,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