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D.《尚2011-2012-2大学语文(配合外研社《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使用,由丁帆主编)第一篇《大同》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C)。A.《论语》B.《孟子》C.《礼记》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D)。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A)。4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二、填空题1.《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罐(同音)。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句中“与”读音欲(同音),意思是参加;“蜡”读音诈(同音),意思是古代天子诸侯举行的年终祭祀。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的意思是同“鳏”,是无妻之夫的人“独”的意思是无子女的人。4.“城郭沟池以为固。”中“固”的意思是坚固的军事工事。5.大同思想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小康”。三、翻译题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答: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却没有“多得”的念头。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答:使天下的老人都有善终,使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使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以及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4.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四、论述题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答:“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爱无差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没有私产,各尽其能”,这儿的人们没有私产,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社会安定,没有战争”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谋常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到了什么?3.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答:(1)《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2)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3)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墨予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同,重体,合类。”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五、背诵与翻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