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2课《小鸟的一家》教学课例抚顺市第九中学(小学部)美术教师田振民一、教学设计与策略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以此为依据,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各种材料,例如:小树枝、干草、干树叶等。考虑到学生在自然界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无意中和自然界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忽视安全问题,也可能使学生身体产生外伤,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习准备学习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讨论,提出在准备活动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强调安全事项和环保问题。《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此为依据,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直观地呈现出“小鸟一家幸福生活”的场景,通过帮助小鸟建造新家的活动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情感主线,课堂教学最后强调“鸟是我们的朋友”、“喜欢它就让它快乐”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对鸟的爱得到升华。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设计注重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播放“小鸟的一家”视频,声像并茂地再现自然界中鸟类的生活情况,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演示环节,并不是教师单纯的演示制作,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制作会更好,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在各种意见当中选择最佳的方案,由教师呈现整个制作过程。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积极尝试改变学生单纯被动观看演示的地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执行学生的意愿,通过使学生在思想上参与教师的演示过程,达到减弱观看演示被动性的目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本课将“关爱鸟类”“团结互助”等思想熏陶设计为贯穿全课始终的主线,而不是单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小鸟和鸟巢的技能,这种设计旨在赋予本课以“生命”,更大地发挥本课的教育价值,将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懂得如何关爱我们的朋友——鸟类。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彩泥做小鸟,用纸、草或其他材料做鸟窝,培养观察能力、设计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制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鸟窝及小鸟的做法,体验设计过程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团结互助的品质并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4.教学内容2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课型为设计·应用,通过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来设计和制作“小鸟的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获得提高。小鸟的造型设计以及鸟窝的选材与制作通过学生分组探究来完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欣赏并鼓励学生积极“建造”小鸟的家,促进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5.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小鸟和鸟巢的制作教学难点:鸟巢的选材及制作方法6.教学过程根据本年级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教师引导示范与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全课由以下五个环节组合而成:情境导入→教师示范→分组探究→作品展评→拓展升华“情境导入”部分旨在积极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