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宝宝皮肤的屏障功能皮肤是人体对外部世界最为广泛的、最大的器官,皮肤表皮是抵御外来侵犯的第一道防线的保护膜,也是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最后屏障。由于婴幼儿皮肤约在三岁左右才完全达到成年人结构,婴幼儿柔嫩的皮肤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屏障功能很薄弱。然而婴幼儿皮肤的敏感性却远远高于成年人,极易受到季节气候变化、地理区域差异、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盛夏的酷热和严冬的阴冷、南方的温湿和北方的干寒都会使婴幼儿皮肤的不适应性增加。随着人类先进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广泛普及,环境因素对皮肤的诱因日益引起重视,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对婴幼儿皮肤进行科学保健和呵护,重视为婴幼儿皮肤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让我们从了解婴幼儿的皮肤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开始,深入地认识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功能。一、表皮易流失水分总体来说,婴幼儿的皮肤外表平滑、细嫩、呈天鹅绒状、淡红色、纹理不太清晰、易受伤。表皮结构中数层相互粘着不紧的鳞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角质层。透明层缺乏,棘细胞层仅仅有2—3层,细胞内多有空泡。我们知道婴幼儿皮肤含水量比成人高,由于婴幼儿薄弱的表皮结构较之成人更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婴幼儿的皮肤显得水嫩嫩的,但凡事皆有两面性:由于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很薄弱,表皮一方面容易吸收水分,但另一方面水分的流失也在加速。那么,如果宝宝皮肤已开始流失水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首先是皮肤干燥、鳞屑增多,宝宝干燥的皮肤增加了其与外环境之间的摩擦,宝宝就会手足顿抓、睡眠不安,这无疑将阻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婴幼儿皮肤吸收水分的特点,坚持每天1—2次沐浴,浴后再给宝宝全身皮肤涂以含有天然、保湿、滋润水分的婴幼儿润肤乳。这层涂抹的润肤乳就犹如在宝宝幼嫩的皮肤上添加了一层滋润保湿的外衣,以天然成分组成的保湿膜来减缓宝宝皮肤水分的流失,明显改善宝宝皮肤因水分流失过快而引起的干燥、瘙痒。这就要求父母在为宝宝挑选清洁护肤用品时,更倾向于适合婴幼儿皮肤、富含天然成分、具有高保湿配方的清洁、滋润产品。二外界刺激影响真皮婴儿皮肤含水量高也与真皮结构有关。婴幼儿皮肤有—层结蒂组织,由于真皮的结蒂组织富含基质即粘多糖类—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具有保湿功能,因此婴儿皮肤的含水量比成人高,但这也造成了婴儿皮肤较易水肿。而且由于表皮与真皮的结合较弱,真皮本身亦相对不成熟,皮肤血管异常丰富,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薄弱、易断,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也脆弱,在外力作用、微机械性、化学性、温热性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受伤。宝宝皮肤所处的环境将直接造成皮肤PH的变化,这极可能将引起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变化。一般来说,婴幼儿皮肤的PH取决于皮表脂膜和汗液分泌情况。婴幼儿皮肤的PH皮脂偏酸,干液多偏碱婴幼儿皮肤表面PH为7.4,出生后二周PH降到6.0以下一个月末则近5.5偏酸性。硏究表明,皮肤表面的酸性环境可以抵抗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鉴于婴幼儿皮肤真皮结构的特点,父母应尽量选用非碱性的清洁用品清洁宝宝皮肤,并控制适当水温,可减少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保护宝宝皮肤的天然偏酸环境。此外,婴幼儿体表面积小,但天生的汗腺和成人一样多,因此婴幼儿的汗腺单位面积密度比成人高,婴幼儿皮肤在温热潮湿情况下也更容易出汗。但是,婴幼儿的出汗中枢既不成熟也不稳定,所以有时皮肤鳞屑会堵塞导管,影响出汗功能。一般而言,婴幼儿在发育至5—6月时开始具有正常的出汗功能。由于婴幼儿皮肤的皱褶部位以及外阴部位散热较差,常有皮脂和汗液浸渍,引起宝宝体表皮肤的屏障功能失调,可引起念珠菌感染。婴幼儿皮肤上的常见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非溶血性)、类白喉菌和大肠杆菌,一般无致病性;少数婴幼儿皮肤表面可能附有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当我们看到婴幼儿皮肤的皱褶部位出现潮湿、潮红、其上可见白色膜状物的时候,需及时求助皮肤科医生进行诊治。不过,如果可以每天给婴幼儿使用天然植物制取的清洁保湿、兼具天然抗炎精华功效的皮肤清洁露、润肤乳液、爽身粉等婴幼儿专用产品,即可在无形之中给婴幼儿皮肤增加一层具有预防皮肤念珠菌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