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著名校长李镇西报告——问题学生的转化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情感思想智慧情感:水乳交融心心相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都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思想:教师要有一种使命感2/10新学期开始,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收到总统萨科奇一封信,他倡导“重建学校”。“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智慧:所谓“情感”和“思想”都必须化为每一天的教育行为。俞敏洪说:“要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每个教育者不妨问问自己:我的生命中有这样的日子吗?班主任最好具备的技能:说话要有感染力:真情实感,激情澎湃,抓住人心。必要的停顿。善于从生活找谈话的切入口:尊重劳动人民。要会讲故事:关于作弊。要幽默,并善于自嘲:一种从容的心态。要会和学生谈心:善于倾听,尊重理解。3/10善于利用过去的学生作为教育资源:转化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这里的所谓“成就一个老师”有两个含义:一是让老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二是让老师获得教育智慧。我校的邹显惠老师⋯⋯多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过:“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的所说的“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后进生”的产生主要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①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4/10②家长行为不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着孩子。胸无大志、工作懒散、趣味低级、生活平庸、言谈粗俗、热衷赌博、沉迷色情⋯⋯如此等等都是在对孩子进行着负面的“启蒙教育”。③家庭离异: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2.学校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歧视。这是我在一次对“后进学生”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获得的“惊人”发现。相当多的“后进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所为,但后果却是不但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②教学的失误。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上的“一刀切”。“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学优良传统,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然出现并不断积累的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③多次尝试失败。人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但对相当多的“后进学生”而言,失败是失败之母。面对他们第一次“失败”,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以至是沉重的自卑感成了第二次失败的前奏。如此恶性循环,本来可以学得不错的学生,成了教师眼中的“瘟猪子”!3.个人方面的原因5/10①街头结交。不正当地交友,因而染上社会恶习,是一些孩子成为“后进学生”的重要原因。②身体状况。体质较弱或身体某些方面的疾病,自然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以至成为“后进学生”。③智力状况。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以上只是粗略地将“后进生”的成因作了个大致的划分。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