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松的土活动反思谁松的土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蝴蝶、蜜蜂、啄木鸟、蚯蚓等小动物,讲述了春天到来小桃树在寻找帮自己松土的小动物过程中与小动物们发生的一系列对话。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谁松的土活动反思,希望能帮到你。谁松的土活动反思课程富有操作性和让幼儿体验的意义是我们幼儿园开展任何领域的活动都要遵循的一个要点。像我们进行的烘焙、考古探险、花坊等体验室活动,以及我们日常的主题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点展开的。前段时间我执教了一次科学活动《谁松的土》,现在从活动安排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活动安排这个活动的开展是有巧合性的,它存在于这月的主题活动中,而下了一场雨之后,有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蚯蚓。借此机会,这个活动就提前产生了。活动未开始之前,先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蚯蚓,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就发现了蚯蚓的生长环境、运动方式等。在我从鱼市上购买了充足数量的蚯蚓后,活动便开始了。起初的环节安排是认识——故事——观察——记录,这样的话,故事的位置便放置的不正确了,没有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兴趣的目的,所以我把各流程又重新设计了一下,先是一个自-拍视频的导入,让幼儿先有一个视觉上的感知,因为视频上的蝴蝶、蜜蜂、啄木鸟、蚯蚓这四种动物是与接下来的故事相关的,所以故事就被放在了第二个环节里,之后便是借助实物投影来感知活动主角蚯蚓了。这时候,小朋友们就会特别的期待能见到视频中、故事里的蚯蚓,我刚把蚯蚓放到实物投影下,小朋友们就发出了惊呼声,平时见到他的机会还真不多,就算能见到大概也只有少数会想到蹲下身子去端详它。在第一次活动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蚯蚓的身体有什么特点?运动时,是什么样子的?哪是蚯蚓的头?孩子们就会一个个的回答。活动后,自我反思,便觉得其实这样很不妥,我完全局限了他们的思路,他们完全在跟着我走,所以第二次,我改变了提问方式,把那几个问题浓缩成了一个问题:你要特别认真的看,然后告诉我你都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活动氛围要浓厚了许多,变之前应付我问题的情景为幼儿主动的顺着自己的意愿来观察蚯蚓。如果说到此,幼儿已初步体验到了本次活动的乐趣,那么之后的观察记录,我就更加做到了放手让幼儿自主体验、感知。开始小朋友还不知道怎样观察或者不太敢去动蚯蚓,后来经过引导、尝试以及其他幼儿的示范,大多数幼儿的行动都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然后顺利的完成了观察表的记录,但是也有遗憾,有的小女孩还是没有打消害怕的念头,所以就没能很好的体验到操作的乐趣,我觉得一定是我之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主题活动中,没有让前边开展的活动做好铺垫,这也为我今后开展其他活动敲响了警钟,我不但要关注本次活动还应该使每个活动之间尤其是相近的活动之间都产生关联,做好铺垫与延伸工作,才可以让每个活动都起到他应有的作用,而非俗话说的水过地皮湿那么肤浅。二、教学方法这次活动较多的使用了电教手段,这是活动的亮点,既锻炼了我使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又降低了幼儿的理解难度。而比较成功的一点是整个活动幼儿主导地位的体现比较明显,从导入的视频中,孩子们能很容易的进入情境,他们非常认真的观察视频中有哪些动物,动物们分别在做什么,这一点能从之后回答问题的效果上得以体现。在语言的提示上比较精简有针对性,目的是希望用短而精的话语引领孩子正确的操作体验,这也是通过一次次活动反思出来的,总是认为每一次活动时自己话多一点,多说几遍,孩子们会记住,其实反而适得其反,他们可能认为,我不用太认真去听,反正石老师会说好几遍的,所以,每一次活动后,总要问问自己,哪些话是没用的,哪些是不需要重复的,以便总结经验,在下次时提醒自己少说、只捡有用的说,多把时间还给孩子,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自己去探知。虽然,一直到现在,这毛病还存在,但是我会改,总会痊愈的。本来科学课就会有很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自己去体验,这次也不例外,我发现我很倾心于科学课,可能是我特别愿意看到孩子们为了发现什么问题而专注、一丝不苟的深情,这次,他们近距离的与蚯蚓有了接触,有了自己的发现,但是不足也很多,因为蚯蚓是我不太好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