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施工区域紧临高边坡坡脚线区域,为避免施工影响坡体稳定性而产生安全隐患,在施工周期内,决定对原边坡进行变形沉降观测。项目竣工后依照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对结构物进行竣工后沉降位移观测。二、监测技术的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工程测量规范》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4、《水运工程技术规范》三、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设结合本项目工程实际情况,经过现场踏勘,为了保证沉降位移点位的牢固可靠,及时体现边坡和结构物稳定状况,现将边坡沉降位移点布置于坡体上,在纵五路沿线廊道和转运站基础两侧布置;廊道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立于承台上,转运站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立于建筑物角点,具体点位布置详见附图。现场选定沉降位移观测点后,将用红色油漆标明并进行编号,并设立警示标志以免被破坏。四、监测原理、方法及仪器1、主要仪器序号监测项目主要监测仪器1位移监测拓普康GTS-6022沉降监测GOL32D水准仪2、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2.1.采用基准线法时,基准线两端分别建立检核点。观测前先检查基点是否移动。建立测站点后,反测后视点坐标对比进行复核,观测时位于基点的全站仪和位于测点上的标牌均要检验对点器的可靠性,需采用钢尺量取时,均移动钢尺读数两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2.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控制网为三角网。三角网由测区内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工作基点)和基坑周边按规范要求的间距设置的位移观测点相互连接而成。观测中使用钢尺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控制网中三角的起始边(基线)长,使用拓普康GTS-602型全站仪观测各三角的内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观测。外业观测成果经式中e——平面位移量20626内业整理计算即可求得各点的位移量。测量中的主要误差如下:(经过计算,角度值已经折算成长度值。)对中误差:〈1mm整平误差:〈0.3mm瞄准误差:〈2mm方法误差:〈0.3mm2.3.根据控制点及水平位移测点的通视情况,用固定的拓普康GTS-602型全站仪、固定的反射棱镜、固定的控制点测出固定方向和点位。第一次水平角一测回,边长一测回四次读数取中数;其计算成果作为本工程水平位移点坐标的初始值,以后各次测量水平角一测回,边长一测回两次读数取中数。水平位移观测作业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固定基准点、固定定向点、固定仪器的方法。在坡顶及有平台能架设反光棱镜的观测点位上,用拓普康GTS-602型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量观测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水平角观测两测回,边长采用红外测距一测回(四次读数),垂直角观测一测回,仪器高、觇标高量至毫米。2)、数据处理8、极坐标法:将测得的坐标变化量投影至垂直边坡走向方向的位移量;b、小角法:按下式计算e=B/pXLL――观测基准点至监测点的距离B观测小角2.4:坐标放样测量法:根据业主移交的测量点位建立场地内部绝对坐标系,通过极坐标发测量出固定好的观测点坐标及标高,测量时通过3次架拆反光棱镜取得的坐标、高程数据平均值作为检测原始坐标及高程,建立好4个点位,再通过换测站及后视循环4个点位闭合后,方可作为原始沉降、位移基准点,测量时可以采用新点测量发直接测量观测点坐标、高程数据作为对比,也可采用放样发定仪器观测凌镜数据得出进退、左右偏差数据,周期观测时发现几点未闭合时,选用规划递交的原始点作为测站、后视建站测量,复查建站位置是否移动。3、沉降测量为确保观测精度,水准点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本次沉降点与位移布置为同一点位),各等级的水准点均埋设水准标记。运用两个四等水准点和4个或2个普通水准点(沉降点)组成附合水准路线,作为该区沉降观测的高程控制。对已制作好的观测点进行水准路线设计。从已知水准点测至另一已知水准点上。根据周边道路观测点点数及设站数以水准导线长度构成符合水准路线。采用往返观测并进行平差计算得出每个点位高程,作为单次数据采集结果。4、位移沉降限差4.1、平面位移的限差根据使用设备,选择全站仪坐标法进行沉降位移观测。由现场放样可确定,仪器对中误差为1mm,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