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到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王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再到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萌芽的演变历程(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汉至明清(公元前221~1840年)(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2)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国家分裂,但孕育统一(3)隋唐时期(581~907年):中华文明走向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4)宋元时期(960~1368年):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5)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华文明由繁盛到出现危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以封建专制主义为核心,皇权至上、凸显人治和专制色(2)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矛盾之一,斗争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彩(3)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政府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第1课时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提示】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管理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2)概况(3)影响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判断:(·上海单科,6,改编)西周已实现了国家统一,各封侯应绝对服从周王。(×)(2)选择: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C)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3)选择:(·课标全国,24,改编)今天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源于(A)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4)思考: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据此回答:商周时期封侯的内部事务是否完全由天子决定?答案:否;因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1“”.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的:巩固统治。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2“”.宗法制可归纳为一、一、二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关于封建概念的理解备课札记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秦朝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实现了统一。2.形成(1)中央(2)地方(3)加强中央集权措施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1)判断:(·海南单科,3,改编)“”“”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承袭华夏传统。(×)(2)判断:(·课标全国,25,改编)“”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选择:(·北京文综,12,改编)秦王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历史进步性在于(B)A.打破贵族分封制B.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政治文明发展D.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4)思考: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周天子和皇帝对地方的管辖权有何不同?答案:在诸侯领地内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管辖权力,而皇帝对地方郡县长官直接任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