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考纲要求】1.1840~1900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课标提示】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原因(2)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发展(1)初期(2)全盛3.纲领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度》①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②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①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资政新篇》①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②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③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①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②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4.——转折天京变乱(1)原因(2)表现5.失败(2)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判断:(·山东文综,11,改编)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2)判断:(·上海单科,11,改编)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3)选择: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依据应是(C)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4)“”思考:课堂上有的同学提出:鸦片战争是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主要原因。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答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是民族矛盾推动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其主要斗争矛头是腐朽的清政府。,“”太平天国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组织:拜上帝教。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三大事件:金田起义、天京变乱、天京失陷。四个阶段:兴起、发展、转折、失败。五个新特点: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资政新篇》)、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新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备课札记二、辛亥革命1.背景(1)“”“”经济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心在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东京。(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其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是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4)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时机逐渐成熟。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5)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3.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②评价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原因(2)过程5.功绩(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判断:(·浙江文综,39,改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2)选择:(·广东文综,16,改编)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A)A.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答案: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1“”.辛亥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二、三一个纲领:三民主义。两个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两次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三项成果: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