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惩罚性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谢波李劲夫马瑞哲黄若华(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710048)根据长期以来的基层体育教学观察与教学调研,我们发现全国有不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对那些不服从课堂管理,自我要求不严而表现欠佳,有“不良”行为,存在着这种问题或犯有那种错误的学生,大多经常采取或采用体育“惩罚性教育”的形式,对这部分“恨铁不成钢”、“不争气”的学生进行惩罚身心的“教育制裁修理”,以帮助他们弃“恶”从善,改“邪”归正,达到“教育制裁”的最终目的。体育“惩罚性教育”,这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结合我们的日常教学观察与调研,现将教师因学生不遵纪守规而被实施体育“惩罚性教育”的几种类型阐述如下:第一类:学生轻则在短时间内或半节课左右被教师罚坐、罚蹲、罚跪、罚走、罚跑、罚跳、罚站、罚晒、罚冻等;第二类:学生重则长时间或一节课以上的被教师进行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例如连续罚做俯卧撑或立卧撑、连续罚走圈、连续罚跑圈、连续罚往返跳,连续罚坐、蹲、跪、站、晒,或被停课回家写检查进行深刻反思,并请家长来校配合学校的“惩罚性教育”活动等;第三类:更为严重的甚至出现教师对学生进行升级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行为方式,例如教师殴打、训斥、谩骂、侮辱、威胁、恐吓学生等。以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相比较,教师是教育者,是学校的主导,被社会认为是强势群体;学生是被教育者,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凡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遵纪守规的学生,在被教师惩罚时,首先在同学中已矮人一等,内心已惧怕教师三分,教师惩罚他们自然是理直气壮、名正言顺的,而这些学生也是“心甘情愿”的接受教师的惩罚,以悔过自新。在被受惩罚教育改造的这部分中小学生中,教师主要是针对违反课堂纪律,不遵守教学练习规定要求的学生。在受到惩罚的学生人数比例中,因为男生一般比女生在生理性格上活泼、顽皮、好动,容易犯错误或出现问题,加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等相较女生都比较差。所以,男生被惩罚的人数比例明显要比女生多得多。参与体育“惩罚性教育”者中以青年教师居多,中老年教师较少。这主要与部分青年教师缺少教学和管理经验,教学的方式方法简单,教育学生的手段及措施不够科学、合理,工作压力大,心态不稳定,情绪急躁,心理承受能力差,应变、处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稍欠等综合因素有关。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对待这一类问题,应从体育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惩罚者——体育教师,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对有不良表现行为的学生实施惩罚,一是因为学生的行为方式妨碍干扰自己所预设体育教学程序的正常进行,所谓“双边互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学生的所作所为使教师在学校中的身份、地位、权威、尊严、形象等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与侵犯。二是受传统封建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法制和法规观念淡薄,缺乏良好的师德,“应试体育教育”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普遍存在,教育执法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这五个原因,是造成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犯错误和出问题的根结之所在。被惩罚者——学生,是受到体育“惩罚性教育”,身心健康被“教育制裁修理”的直接受害群体。在被“惩罚教育”、“制裁修理”身心健康的痛苦过程中,学生所受到的惩罚等级的轻和重,完全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犯错误的性质,出现问题实际情况大与小的不同程度而做出的决定。由于教师在惩罚过程中放大了惩罚范围,且教师没有能力给学生创造良好有序、和谐优雅、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氛围,所以,教师就在课堂中频频对学生实施各种惩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其危害性极大。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在对学生惩罚时,其心态失控,情绪激动,惩罚的动机、行为、方法等往往具有极大的冲动性,危害性,伤害性。典型或极端的案例经常发生,这对学生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危害具体表现为:体育“惩罚性教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中小学生正处于在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时期,身体各方面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伤害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