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区域经济联系一、区域经济合作(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1、区域经济一体化2、经济全球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2、经济全球化一、区域经济合作(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1、区域经济一体化:•2、经济全球化:(二)区域经济联系形式•1、区域经济合作(重要形式)•①概念:•②形成:•2、资源跨区域调配•3、产业转移APEC、EU、AFTA、NAFTA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或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国家主导下或通过地方政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而形成二、我国的区域经济联系(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产业转移(三)资源跨区域调配(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特点内容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2、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与东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国家对西部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加大3、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在合作中,东部地区选派了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4、在合作中相互发展,实现“双赢”在合作中,东部地区企业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二、我国的区域经济联系(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合作项目不断增多3、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4、在合作中相互发展,实现“双赢”(二)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1、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投资环境、消费市场等→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2.类型典型案例原因影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沿海企业↓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产业集群现象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寻求廉价资源、降低成本和开拓市场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同时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廉价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较低的土地价格,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发达地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落后地区扩散,可缩小地区差别,实现区域内部平衡和协调发展;促进发达地区产业升级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项目特点影响产业发展阶段低级阶段重化工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产业地域分布趋势工业规模较小环境破坏不大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利影响趋于减小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不利影响由小到大再到小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1、原因及意义⑴原因: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⑵意义:水资源南方有余北方不足南水北调能源资源西部丰富东部不足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缩小南北差距缩小东西差距(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源地供水区可调水量源地水质地形地势对线路的影响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工程量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北经黄河隧道至天津;东经济南到烟台、威海较大差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以北可顺地势北流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小,建设成本低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地供水区可调水量源地水质地形地势对线路的影响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工程量丹江口水库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较小较好地形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顺势北流较好,有丹江口和三峡水库可用中等,营运成本低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地供水区可调水量源地水质地形地势对线路的影响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工程量长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