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高考押题卷7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学勤认为:第一,少典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黄帝都由少典氏衍生分化出来。第二,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李学勤先生认为,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本纪》记载的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而且,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创造的,乃是自古有之的说法。很明显,这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1.下列各史料中关于炎、黄二帝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史记》中记载,黄帝和炎帝曾经打过几仗,黄帝在征服炎帝后,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D.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可见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氏开始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D.怨雠并前雠:“”同仇仇恨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3分)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注】①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8“”.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4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5×0.4=14分)(1)窈窕淑女,。(2)蒹葭凄凄,。(3)幸甚至哉,。(4)山气日夕佳,。(5)与君离别意,。(6)潮平两岸阔,。(7)荡胸生曾云,。(8)征蓬出汉塞,。(9)听其相顾言,。(10)感时花溅泪,。(11),草色遥看近却无。(12)。到乡翻似烂柯人。(13),浅草才能没马蹄。(14),霜重鼓寒声不起。(15),铜雀春深锁二乔。(16),夜泊秦淮近酒家。(17),却话巴山夜雨时。(18),只缘身在最高层。(19),夜吟应觉月光寒。(20),衣冠简朴古风存。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G.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H.迪拜一座在沙漠里规划出来的城市,是够梦幻、够浮华、够美丽的了,但这座海市蜃楼却潜伏着重重危机。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