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注]“”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指书画家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等四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病:诟病B.多能指摘其间形象指摘:指出C.张绢素讫讫:完毕D.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类:像、类似解析:指摘:指出错误。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此又在耳鉴之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则房敛而色泽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难可以形器求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此难可与俗人论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画的下方有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后来经过正肃吴公对画中猫眼和花的分析,推求出古图的精妙之处。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一段对话译成现代汉语。“”“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关键词语信工但(‘’译为但是不得分)”“”“”患其要准确翻译,要正确理解“”用之深伏其言。“”答案: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译文: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我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应当先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展开后,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看破墙上,高低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摩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领神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以后画技不断进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张朴村墓志铭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自海内耆旧①以及乡里朴学、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则心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