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优秀论文评选申报表论文名称:巧妙用好错题,培养多种能力作者姓名:张娟联系方式:13476217940工作单位: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第二小学通讯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大学园路特1号合作者姓名:无论文内容分类:C巧妙用好错题,培养多种能力[摘要]结合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学科能力》的研究,来谈谈如何巧妙用好错题资源,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一、正确树立“错题观”!二、细致落实“改错观”!三、巧妙用好错题,收获多种能力![关键词]错题资源“错题观”“改错观”巧妙用好错题,收获多种能力数学教学常规中,作业是教师评价教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更能反映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结合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学科能力》的研究,来谈谈如何巧妙用好错题资源,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一、正确树立“错题观”!树立正确的"错题观",首先要求教师从思想意识上,对“错题”持欢迎、接纳的宽容心态。同时,教师要把这种对错题资源的正确、积极的态度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引导学生知道:在平时作业中独立完成,出现了错误是很正常的,而且也是一件有利于自己学习进步的好事儿。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所以不要害怕出错。而是要欢迎、接纳错误。树立正确的"错题观",更要求老师用认真、深入的态度来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价值。一方面,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解答进行自我反思和分析,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后面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老师及时与学生交流弄清学生做题时的错误想法,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存在的困惑之处,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疏通学生困惑之处,提高补差的效率。二、细致落实“改错观”!有了正确的“错题观”,还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认真细致、科学高效地落实错题订正过程。其一:客观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知识残缺根源!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的作业和错误订正尽量做到“天天清”。收到学生的作业后,要及时批阅出来,第一时间向孩子反馈学习情况,让孩子了解自己错误原型,找出其中的错因。例如学生在做“和万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和()”的填空题时大部分学生都错误地填为“千位”和“十万位”。学生在我面前“一对一”订正时,结合数位顺序表分析错因才发现,原来自己填的是“数位”,而题目要求填写“计数单位”,是自己读题不认真导致的。其实通过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老师也能从中找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及时弥补学生对知识把握中出现的不足。就拿这道题目来看,孩子们大部分都填写数位,说明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清,反映了我在教学设计中对这两个概念没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于是在后面的练习中我结合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后面出现类似题目时,我们班的学生基本能正确解决了。其二:分析简单题目反复出错的不良做题习惯,培养学生学着先观察、思考、分析再动笔的良好“改错”习惯。比如学生在练习5/7×5/7÷5/7×5/7这类计算题时,很多学生容易算出等于1。有了前面分析错因习惯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从本质上找到错因:是想当然地进行“算法优化”,导致“计算顺序混乱”----心中刻意地先算两个“5/7×5/7”的积错误地然后直接将两个相同的积相除得到1。可是仅仅停留在分析错因这个过程,学生再练习如“1/3+1/4-1/3+1/4”的计算题时,还是很草率地算出等于0。反复出现类似错误,个人认为是对错题的订正时,还需要“一对一”说正确解题思路的过程来强化“改错”习惯的养成。那么在学生口述“5/7×5/7÷5/7×5/7”的正确计算思路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这道题目中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常规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进行。但是根据题目中数据特点,可以进行简便计算,带着符号搬家,将÷5/7搬到5/7×的后面,算式可以改写为5/7÷5/7×5/7×5/7得到正确答案是25/49。有了这样“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