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破仑称帝看中西方皇帝的差异——一个课堂提问引发的思考一、问题的由来在学习《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人民版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三第三课)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法国波澜壮阔与纷繁复杂的民主化历程先有一个感性的了解,我在正式授课前先让学生们观看了央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第44集《拿破仑时代》。半个小时的观影结束后,学生们结合之前对法国大革命的学习,纷纷对拿破仑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拿破仑法典》的巨大影响力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大家对照着课本内容在课堂上相互间展开了讨论。这时一个平时就喜欢思考的学生的提问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许是由于之前在学习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时对辛亥革命过程中非袁(袁世凯)莫属局面的形成以及袁世凯称帝的迅速失败印象过于深刻*,这个学生问到: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乱世枭雄式的皇帝却容不下政治转型时代的一个袁世凯?而法国大革命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却能捧出了一个皇帝拿破仑并为后世法国人所津津乐道?此时学生们的兴趣也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我直觉这个问题是我的菜,于是迅速调动大脑中已有的历史知识,却很难一下子组织起一些有说服力的史实支撑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简单的回答他说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皇帝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当选机制不同,所以导致东西方人民对皇帝的认识也大异其趣……,正当词穷时,下课铃响了,学生们悻悻然的集体唉了一声,我却得救般心中窃喜。走下讲台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下节课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二、问题的解决欧洲最早的皇帝还得从罗马共和国晚期的“第一公民”说起。公元前后之交,罗马的共和制度衰败并开始向帝国转变,经过元首(princip,本义为第一公民)制到皇帝(imperator)制,君权逐渐坐大而致不可制约[1]P297。我们所熟知的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奥古斯都,那位以残暴著称的尼禄,还有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到最大范围的图拉真,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罗马的“第一公民”。因为直到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统治开始的时候,他才脱下了共和政治的外衣,正式称帝。[2]P216。从共和国的土壤上形成的罗马帝制的成立过程与东方多数国家不一样:在共和国晚期的危机中,“共和派”实际上是贵族寡头派,而依靠平民与军队的支持挑战贵族共和国的“民主派”领袖,则在颠覆共和之后权力渐大,从“第一公民”变成皇帝。这一背景使得罗马君权的扩大是以“收买”“讨好”民众为主要手段的。在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曾经建立过向富人征税补贴穷人的“高税收高福利”制度,国家为贫民发放低息无息贷款甚至于废除贫民积欠国家的债务。皇帝自掏腰包举办赛马、角斗、体育竞技、戏剧演出等公共娱乐活动以取悦民众的记载更是多有所见,而给公民直接发过钱的就有奥古斯都、提比略、韦斯帕芗甚至于尼禄等多位元首[2]217。终西罗马帝国之世,不管君主实际上已经多么专制,没有一个皇帝敢于宣称国家是他个人或他家庭的私产,形式上罗马帝位也一直不是世袭。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罗马帝国的皇帝,事实上一直需要扮演的是一个在贵族寡头与普通公民之间平衡两头利益的“人民领袖”的角色[1]P298。而与中国动辄大兴土木、恣意妄为以严刑峻法使草民们畏服的皇帝们显然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想象。当然,古罗马皇帝的样子在18世纪的法国人看来也许已经形象模糊,而时间上较为接近的中世纪皇帝们则更不足畏也。无论是拿破仑的模仿对象查理大帝,还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都不过是一群身体里流淌着蛮人血液的国王在封建社会的汪洋大海里企图恢复罗马帝国往日景象的昙花一现而已。正如启蒙思想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那么这些皇帝手中的权力自然不可与罗马帝国时代的那些皇帝同日而语了。对比大革命前后法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局面以及欧洲形势,可以说与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制的转变时代是颇为相似的。接受过启蒙运动洗礼的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民通过不断的起义要求自己权利主张的实现,而一个个不同政治派别的轮番上台,最终又往往因为对人民革命的恐惧而走向寡头化,并在应对外部反法联盟的军事行动中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