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小学生不良习惯港头小学李焕明“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目前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在家长的娇惯下,不自觉地滋生了很多的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老师,必须精心护理,适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当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拈轻怕重,缺乏责任感。现前的小学生由于从小到大一直倍受家长呵护,在家父母舍不行让他干不家务活,甚至全包,即使洗衣服或整理一下书包这样孩子力所能及的活,也从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干,导致了学生在学校里连最简单的劳动(如扫地)都不愿干、也干不好。散漫攻击利欲由于目前的孩子在家里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一切都顺从他们的意愿,所以在学校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无所追求、期待无拘无束的生活。有这种心理行为习惯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不羁于学校正常的行为规范、做事拖拉、对荣誉、尊严、责骂不屑一顾,自我感觉良好,常出现无故迟到、旷课、多讲话等懒惰现象。自控能力差、好胜冲动。盲目模仿电影、电视,想做好汉、剑客。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理智或谨慎,不注意方法,不讲究礼仪,常为一点小事或一句不恰当的话而产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他们最多说的一句话是,“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纪律或自修纪律中表现不佳,总是管不住自己,老违反课堂纪律。有的是客观上控制不住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利欲的同学虚荣心重。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贪图享受,为达到目的又不愿意自食其力,专找歪门邪道。有这种行为习惯的学生表现为考试作弊,涉足不健康的游戏等。学生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这是正常的,是必然的,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杞人忧天。当然作为老师,应当适时地、善意地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是目前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一、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目前有很多家长为了生计,出去打工,因此学生在家中缺少家长的管教。在缺少家长管理之下,学生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机会更多,如果不加以引导,染上陋习就越多,变得散漫,没有目的。更有甚者,不愿意读书,有辍学的念头。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社会、家庭的联系。1、教师不定期去家访,平时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调查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常去家访,或与家长经常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因为家访能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同时教师也同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及学习习惯,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具体真实,把学生的在校表现的点点滴滴都反应给家长(包括孩子的优点)。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力求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2、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调查中发现有95%的家长认为要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公开合理,不歧视偏爱,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端庄正派,以身作则,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以小从严,防微杜渐,家庭规律化,制度化。耐心诱惑、耐心说服。二、创造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让孩子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们学校教室的墙上都贴着这样一条幅:“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希望学生能以真诚、诚实面对自己,面对同学,面对朋友,面对老师,面对任何人,在班内形成了真实、诚恳光荣,说谎、虚伪可耻这样的氛围。每周一我们都要开班会,就学生一周内的表现做以如实总结,评出良好习惯标兵,对学生中检举出来的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教师循循善诱地开导他们,并找其个别谈话,把事情来龙去脉搞清楚之后,教师对其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亲切关怀。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往往有些行为困难生是很使老师化心血和头疼的。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应尽量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他们接近。对他们的要求应适当,期望值不可太高,有时犯错误用冷处理(暂时不理睬他们),有时用宽容的心态(但绝不放纵),用真诚去打动他们,让他们能感觉到:老师是真正在关心他、爱护他。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