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五“——”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判断通关演练(建议完成时间:20分钟)1.(·广州二模)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的最高价氧化物与乙的气态氢化物同时通入水中,得到的生成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丙位于第ⅠA族,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乙<丁B.原子半径:甲<乙C.丙的两种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解析由题中信息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碳、氮、钠、磷。由于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磷,所以NH3的稳定性强于PH3,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的原子半径大于N,B错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硝酸是强酸,磷酸是中强酸,碳酸是弱酸,即酸性:硝酸>磷酸>碳酸,D错误。答案C2.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D形成的两种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Si,故稳定性CH4>SiH4,A项错误;非金属性S>Si,故酸性H2SO4>H2SiO3,B项错误;Al(OH)3只能与强酸性溶液反应,不能溶于硅酸中,C项错误;Na2CO3、Na2SiO3、Na2SO3都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均显碱性,D项正确。答案D3.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丙>丁>戊,A项错误;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甲<丙,B项错误;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丙>丁>戊,由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故氢氧化物的碱性:丙>丁>戊,C项正确;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则最外层电子数:甲<乙,D项错误。答案C4.某元素X的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B.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D.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解析本题可采用假设、讨论法。①若n=1,则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实际,错误;②若n=2,最外层电子数为5,应为氮元素;③若n=3,则根据题意推出为氯元素。答案A5.(·皖北联考)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元素,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XYW甲乙丙丁戊A.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均不可能呈现出酸性B.Y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弱C.X、W、Q的氢化物均可在Y的单质中燃烧D.Q的非金属性弱于W的非金属性解析由W的单质颜色知其为硫元素、故Y是氧元素、X是碳元素、Q是氯元素、Z是钠、镁、铝三种元素中的一种,A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知B正确;HCl不能与氧气反应,C错误;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的非金属性,D错误。答案B6.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化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组成甲、乙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则戊可能是一种弱酸B.若组成甲、乙的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则戊可能是一种弱酸C.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D.若丙、丁混合生成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解析若组成甲、乙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则甲、乙可以是C和O2,戊是碳酸,A正确。若组成甲、乙的元素位于同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