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李家庄中心小学2012.12一、调查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随机确定一些学生进行调查。概念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二、研究方法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时间:2012年9月4日——12月5日对象与范围:本校6个班级,随机抽取100名学生、100名家长、10名教师。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问卷见附录)观察法: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访谈法:师生座谈会定量、定性分析3.调查内容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三、调查结果分析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每班各科教师对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1)教师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墙报、红领巾广播、红领巾监督岗等。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好习惯小组、文明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等。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在班级管理中突出行为习惯培养这个重点,如:每周确定一条重点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召集家长会,传递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信息。(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有的学科教师有非常明确具体的学习习惯要求,一年级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能采用独立时间训练行为。对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及时沟通,经常提醒。课堂上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乐趣。树立榜样,通过名人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3)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下发调查表。从回收的调查表可以反映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40%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专心,60%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按时,50%的家长认为孩子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品,62%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按时起床、睡觉。少部分学生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专心听课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待教师的批改能及时订正、8%的学生平时喜欢看课外书。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一些学习习惯养成较差。2.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85%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65%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