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选读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李建新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层级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历来是高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考试说明对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层级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层级要求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点解读1、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散文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年来各省市高考命题,散文是用作命题材料最多的文体。2、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高考此项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间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难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2)分析归纳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人称运用等。高考每次必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上,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3、命题所遵循的原则命题者对阅读能力测试试题的设计是遵循一定原则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五点: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力求题型稳定、整齐。文段简析:这两段文字节选于梁实秋先生的作品《鸟》。第一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鸟的形体;第二段文字指出自己对鸟的声音、鸟的形体的爱好很单纯,没有臆想。请看第一小题:读题:题目要求分条概括作品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述“鸟的形体”,我们要关注其中的“具体”二字。析题:材料中的第一段文字写了鸟的形体。第一段文字共八句。其中第一句是中心句,而且承上启下。第二句是总说。第三到六句是分说,具体描述了“鸟的形体”。第七和第八句提及了白鹭和鸢鹰的神态。因而答题的信息区域是第三到第六句。那我们能不能答成“从神态、花色、身躯、动作等方面”来描写“鸟的形体”呢?不能。为什么?因为答题要求是具体描述。明确:(1)长长的尾巴(2)尖尖的长喙(3)胸襟上的斑斓色彩(4)玲珑饱满的身躯(5)飞行的身姿请看第二小题:读题:题目要求简要说明第一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以及有什么表达效果。我们要关注其中的“主要”二字。析题:第四、第五和第六句中都有拟人手法,让本来无情的鸟具有了人的灵性,其中第六句里的“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从而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这些是主要的。当然,第三句中运用了排比手法,第七句里的“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引用手法,但这些不是主要的。明确:(1)拟人、比喻等。(2)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让本来无情的鸟具有了人的灵性,形象生动,从而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请看第三小题:读题: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将“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上”换成“进入”好不好,并说明理由。析题:文中第五句这样写“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因为鸟儿“高踞枝头”,所以才能“临风顾盼”,这种神态让作者非常欣赏、喜爱,在作者的心头有一种猛烈的、尖锐的冲击。“刺上”在这里的意思是“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进入”在这里的意思是“从外面到里面(跟“出去”相对)”,因为前面有“锐利”一词,“刺上”与之更能匹配。明确:“进入”不如“刺上”好。“刺上”一词更能体现这种喜悦对作者心头的冲击,而“进入”一词就显得很平常。另外,“刺上”能与前面的“锐利”一词相协调。文段中的“杜宇”、“望帝”跟一个传说有关。传说古代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