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阳城县郭育峰课标引领了解我国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知道违法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自觉抵制违法犯罪。教学理念针对生活中青少年不知法、不怕法、不守法的现实。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践行思想品德课程要求的基本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标准。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能遵纪守法,能负责任的做出选择,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教学思路从案例引领入手,熟悉几个基本概念,通过师生互助学习辨识犯罪,进而合作探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然后研究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明确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和对我们的警示。最后通过签名活动,加强养成教育,立志拒绝犯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2、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行1教学设计为。能力目标:培养自己阅读、分析、探究知识的能力,能够辨识犯罪行为,能够认识刑罚的严厉,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犯罪,感受刑罚,树立拒绝犯罪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培养自觉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自觉远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教学重点:犯罪与刑罚走向犯罪的演变过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签名纸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晋城被称为太行山上的名珠,作为晋城人,我们在感受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课件出示材料(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势)。谈话:这些与他们年幼无知密切相关,不懂法,不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让我们度过快乐的青春生活,能在法治的社会里感受生活的乐趣,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违法犯罪,树立法不可违的理念。二、学习过程:谈话:本节课内容中有许多新名词出现,为了便于我们学习本课。老师已经找出了这几个词。我们首先通过自主阅读来学习这几2教学设计个概念。(知识需要靠学生去寻找发现)板书出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刑法刑罚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具体的学习步骤:(一)认识概念,自主学习1、以默读方式快速浏览教材,试着自主认识概念。2、学生反馈自学结果。3、引导讲解或通过补充材料,认识犯罪、刑法、刑罚。课件出示:刑法与刑罚(齐读)一般违法与犯罪(自读)(课堂预设目的:以概念为基础展开学习,有利于学生把握理解,读中掌握,读中感悟,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在学生知道这些基本概念的情况下,教师要做进一步的讲解,应该讲清下面几个问题:关于犯罪,必须让学生明确三个基本特征共同构成犯罪的判断依据。关于刑罚,通过学生介绍明确后,要强化对其威力的认识。关于刑法,要区别于刑罚。谈话:认识了这几个概念,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二)深入探究,梳理关系1、研究案例,结合知识探究,课件出示陈聪的案例。2、通过小组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可用语言或图示或其它个性化的方式明确这几个名词间的关系)3、将自己的成果与学生共享,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3教学设计4、在关系的梳理中探究犯罪行为的演变过程,体现教学重点,完成本课重要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探究走向犯罪深渊的过程中感悟:远离犯罪,就要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开始,防微杜渐。自己归纳:陈聪走向犯罪深渊给我们的启示。完成后课堂展示,教师引导完善。谈话:从犯罪行为演变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你是否认识到了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三)学生归纳,升华情感由学生发言或书面归纳。(可从学习法律知法懂法、加强养成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等方面归纳)谈话:让我们立志加强养成教育,拒绝犯罪行为。(四)发出倡议,践行诺言课件出示背景,学生完成倡议书,并写下远离违法犯罪的宣言。小结:青春节拍要和谐,我们青少年就必须防微杜渐,远离不良行为,加强良好习惯养成,人人争做文明守法好公民。三、板书设计危害性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刑法犯罪行为刑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