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编辑:绿中文综组●整体感知理一理历史事件口号领导阶级学习内容性质时间洋务运动地主阶级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救亡图存变法自强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898年辛亥革命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爱国知识分子20世纪初(1915年开始)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关注读一读一、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1、背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出现统治危机。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4、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之路。5、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6、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7、内容:前期:(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企业。著名企业有:①安庆内军械所(创办最早1861年);②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李鸿章、曾国藩);③福州船政局(设备最齐全,左宗棠)。后期:(2)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著名企业有:①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②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4)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8、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9、失败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10、评价洋务运动(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但他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一定的绿杨中学中考总复习校本资料历史篇1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特别注意:1、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3、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二、政治近代化(一)、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3、口号:救亡图存,变法自强4、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5、开始标志: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6、维新派的主要实践活动: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创办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湘报》、《知新报》;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开办学堂;发动戊戌变法,将运动推向高潮。7、变法的主要内容:⑴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发展资本主义)。⑵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官吏,取消旗人特权。⑶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⑷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8、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的政治运动,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作用。9、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能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根本原因)。②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10、教训和启示:改良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1、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根本原因)。②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