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巫山初级中学刘德春巫山教研室向奎一、设计理念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中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1.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获得“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知识,从学生前面所学的连通器原理导入,让学生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2.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与液体类比的方法,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学生活学活用,自行解决鸟翼(机翼)升力产生的原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教材以及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是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延伸,流体压强不像固体那样直观。流体压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去理解、去感悟,这其中就渗透了一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即“间接推断”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感悟,来理解流体压强的存在以及和流速的关系。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属于流体动力学的知识。该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所以课程标准中提高了对这部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教材让学生亲手完成图14.4-1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使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获得对科学的热爱。新教材给我们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是可以不断延伸和拓展的,本节就是一个很好课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很好的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的要求,充分挖掘书本上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所隐藏的深刻含义。三、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之前三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四、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对这一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针对这一要求和课程标准的总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秘,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2)进一步认识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五、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六、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各小组纸片三张,细线一段,铝制硬币一枚,机翼模型、自制漏斗、气泵、乒乓球、烧杯、水、吸管、玻璃棒、电吹风、自制鸟翼模型、白纸、双面胶、玩具彩球、洗衣机的排水管、水槽、纸花。2、多媒体准备:龙卷风VCD、体流动时压强关系的动画,飞机飞行实况视频,机翼模型分析flash。七、教法策略以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探究活动,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归纳,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分析此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