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中学初三(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座号:姓名:分数: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驽(nú)钝喑(ān)哑静谧(mì)免冠徒跣(xiǎn)B、强聒(guō)不舍辍(chuò)耕襁(qiǎng)褓妄自菲(fěi)薄C、遐(xiá)想睿智(ruì)怫(fó)然以彰其咎(jiù)D、社稷(jì)伫立(chù)留滞(zhì)亵渎(xièdú)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李教授身上有一股学究,一向喜欢咬文嚼字。B.人人都说开卷有益,可16岁的小明自从读了一些凶杀小册子,就走上了逃学的道路。C.传宗接代这一观念在我国某些偏僻落后的农村依然根深蒂固。D.他沉默寡言,不喜欢关心帮助同学,而是袖手旁观。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夏天的白云山庄,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华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4、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1)、江山如此多娇,。(2)、,不求闻达于诸侯。(3)、,西北望,射天狼。(4)、,只有香如故。(5)、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征夫们思家又无法回家的句子是,。5、文学名著(4分)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至少用两个词)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6、语言运用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阅读(40分)一、《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7—10题。(14分)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1“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4分)①请广于君:②秦王怫然怒:③故不错意也:④寡人谕矣: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若士必怒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要离之刺庆忌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D.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9、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揣摩“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说说其“潜台词”的含义:从中表现了唐雎的精神。(4分)10、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4分)父亲张枫霞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②小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