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复习资料班级:姓名:1、头部描写中运用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头发的卷、柔、硬的发质特征。2、面部表情是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重要依据。面部表情的不同主要体现为眉、眼、嘴唇等部位的变化。3、《父亲》的作者是罗中立,这是特定年代生活在贫困山村的典型的父亲形象。4、透视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绘画中借助透视学的知识,来解决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基本方法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平行透视的消失点接近画面的中心,成角透视的消失点在画面的两端。5、在风景画中可以概括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等规律。6、构图是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7构图时要注意捕捉自然形态的运动和变化,概括对象,抓住大的形象特征,确定一个主题描绘对象,注意主次、虚实关系。8、中国画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条和块面来描绘对象的形貌、质地、明暗及情态神韵。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9、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墨中调入水分的多寡,运笔急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形成了画面上线条与墨色的丰富多变。10、《墨葡萄图》作者是明代的徐渭,画中的墨的浓淡干湿各种墨法的运用,使画面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感。11、《兰花图》的作者是清代的石涛,图中大面积的留白,使画面产生“幽兰出空谷”的意境。《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的张择端。12、彩陶中常见的纹样有鸟纹、鱼纹、蛙纹。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其制作工艺不断演完善,装饰工艺也一直在变化丰富,先后发展出刻、划、镂、雕、印、贴、堆塑、彩绘及变换釉色等各种技法,创作了各种各样绚丽的彩瓷。14、卡通形象常常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再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塑造其特有的性格。15、夸张,通常可以从表情、动作或者形体方面进行夸张表现。16、拟人,将动物、植物、器物等进行拟人化表现是卡通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法。17、对人体作各种动态绘制时,特别要注意身体中轴线——脊柱动态的变化。18、卡通作品为了渲染画面气氛,常常运用各种特殊的文字、图形符号强调神态、动作,增强画面效果。19、在黑白木刻中的不同效果大致可分为:以白衬黑、黑白互衬、以黑衬白。20、木刻艺术讲究刀味、板味、拓印味。21、画梅先画枝干,画枝干要做到立意为先,分清主次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缝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运笔急速果断,表现枝干的挺拔。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画出老干、新枝等不同感受。22、竹竿的特点是中长两头短,只需弯节不弯竿,节上左右生旁枝。画竹时承接上下竿节点,节节画下,笔意贯穿,稍弯以表现竹竿的圆浑体积。23、《掏耳图》的作者是齐白石,图中所画老翁风趣幽默,惟妙惟肖,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24、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25、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黄、蓝等纯度:色彩的饱和度。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26、《向日葵》是荷兰的凡·高的作品。27、质感: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特质的感觉。28、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描绘质感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将软硬、粗细、光涩等多种感觉形式表现出来。29、树木和山石是山水画的基本内容。30、《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的黄公望的作品。31、传统山水画论有“三远”之说:即平远、高远、深远。32、运用现代派绘画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然后重新组合,能获得新的表现新式,创作出有意味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3、标志分为一是国家、城市、企业、商品、团体、活动、机构等类型的标志,二是交通、安全、场馆、产品使用、质量、操作等类型的公共标志。34、标志的表现形式,既可以单独采用图文、文字、数字,也可以采用图形、文字、数字的组合。35、标志的设计原则:简洁明了,便于识别记忆,定位准确,内涵深刻,造型优美,新颖独特,具有较长的时效性与广泛的适用范围。36、花卉纹样一般要经过写生,将自然形象在写生的基础上经过整理,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