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研究第二卷第二期2002年12月中文摘要(共六篇)﹌﹏﹌﹏﹌﹏﹌﹏﹌﹏﹌﹏﹌﹏﹌﹏﹌﹏﹌﹏﹌﹏﹌﹏﹌﹏﹌﹏我國國小資優教育課程的發展與調適呂金燮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國小資優教育實施二十餘年,實施方式和課程設計並未見太多的改變;而這期間普通教育卻已經經歷了開放教育、建構數學和九年一貫課程的洗禮,姑且不論這些改變的利弊,普通教育嘗試著因應社會生活結構的改變而做調整的努力不容忽視。國小資優教育二十年來持續不變的原則與方式,是否仍能夠適應目前多元科際整合的社會需求,應該是目前資優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課題。本文從普通教育改革引起的調適迫切需要、才能導向的資優概念改變服務的對象與內容、社會科技的急速變遷、與國小資源式課程的危機等四大催化劑,以及國小資優課程區分性與平衡的議題基礎,討論資優教育的調適必要性及其基礎,最後從文獻上針對方式上和課程內容的改變上討論未來調適的一些可能方向,提供資優教育工作者一些思考的向度,期許未來的資優教育能夠充分發揮課程延伸與領先的功能。關鍵詞:國小、資優教育、資優課程﹌﹏﹌﹏﹌﹏﹌﹏﹌﹏﹌﹏﹌﹏﹌﹏﹌﹏﹌﹏﹌﹏﹌﹏﹌﹏﹌﹏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之評鑑—以PZB服務品質模式應用為例陳育君、謝建全台南縣新泰國民小學、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本研究旨在評鑑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之教學品質,依據PZB服務品質模式建構一套評鑑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之指標,了解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的落差情況。自編「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之調查問卷」,對台灣地區880名國小六年級資優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Games-Hoewll多重比較,進行統計分析;另編擬訪談指引,針對17位現職資優班教師進行質性訪談,釐清教學品質落差之原因及當前的困境。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一、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之評鑑指標共有59個題目,分別為「資源供給」、「可靠性」、「反應力」、「保證性」、「親和力」等五個構面。二、國小資優班學生對於獨立研究教學品質有高度期望,尤其是「親和力」為最高三、國小資優班學生對於獨立研究教學品質的實際感受不甚佳,「資源供給」、「反應力」及「保證性」等構面,皆不符合學生獨立研究所需,而「保證性」感受最差,有改善的空間。四、國小資優班學生對於獨立研究教學品質存有落差知覺,其中以「反應力」高居落差之最,如何滿足學生在獨立研究上的學習需求,是最為迫切的。五、國小資優班學生對於獨立研究教學品質的落差知覺,分別是集中式大於分散式;中區較北區及南區大;大班規模大於中班規模。六、集中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的落差比分散式較大的主因是「升學壓力」的包袱,師生無法對獨立研究全心投入。關鍵詞:資優生、資優教育、獨立研究、教學品質、PZB服務品質模式﹌﹏﹌﹏﹌﹏﹌﹏﹌﹏﹌﹏﹌﹏﹌﹏﹌﹏﹌﹏﹌﹏﹌﹏﹌﹏﹌﹏高中資賦優異學生自我傷害行為防治之研究程國選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資優學生自我傷害行為的防治,以生命教育取向編製成資賦優異學生自我傷害防治方案,分成生命意義、死亡態度和因應認知與策略等三大領域,共計十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兩節的教學活動設計。選取臺北市某高中兩個數理資優班學生作實驗組,進行一學期每班20節的實驗教學,另兩班為素質優秀的普通班學生作為控制組,以了解實驗教學在正負向人生、生命意義、死亡態度、自我尊重、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與情緒取向因應策略等方面的實驗成效。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實驗教學對於增進高中資賦優異學生「正向人生」、「生命意義」、「問題解決取向」與「情緒取向」均有顯著的成效。2.實驗教學在提升高中資賦優異學生「自我尊重」上,無顯著的效果。3.實驗教學對於降低高中資賦優異學生「負向人生」、「死亡態度」、「思考扭曲」等方面有顯著的成效。4.實驗教學對於高中資賦優異學生在「課程本位」量表的表現,要比「檢定為主」量表上的結果為佳。5.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活動設計與師生互動都有很正面的回饋。最後就本研究的發現,從涵蓋理論應用、方案名稱、方案實施、善用視聽媒體、建立學生增強回饋的教學輔導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