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几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强调实践性、社会性。面对高中课时现状,教师少了题海战术的机会,而学生多了自由活动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课外活动补充课内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所以近两年来,我对语文课外活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将我在高中语文课外活动方面所做的探索做一全面的梳理和反思。一、课外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明确。在设计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确定高一年级重在激起兴趣、养成习惯、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二年级重在积累知识、能力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高三年级注意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应该紧扣活动1主题,突出重点、不枝不蔓。切忌把课外活动搞成表面热闹而收效不大的“大杂烩”。二、课外活动的设计内容要充实。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电视节目,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课外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课外活动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背诵大赛、辩论赛、汉字(高考高频词语、成语)听写大会、课本剧表演、给课文配图画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新词语,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临江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2(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课外活动的形式要新颖。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课外活动课的主要特征。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活动的场地、时间、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晚上、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既可以是全班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较量,还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渲染活动的气氛,增强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达到发3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目的。四、课外活动的准备要充分。语文课外活动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布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前要“准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