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政治: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大统一;2.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3.民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4.社会生活:丰富多彩。5.科技文化:高度繁荣。时代特征:一、人物篇1.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事迹:民族:契丹族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辽(契丹国)定位:契丹杰出首领2.赵匡胤(宋太祖)民族:定位:事迹:汉后周大将~~北宋开国皇帝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定都:上京)(定都:东京)定位:事迹:3.寇准:民族:汉北宋抗战派大臣在澶州之战中力劝宋真宗亲征,使北宋在战争中胜利。4.元昊:民族:定位:事迹:党项族党项族首领,大夏国开国皇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5.完颜阿骨打(金太祖):民族:女真族定位:女真杰出的首领事迹:建立金国6.赵构:民族:汉定位:南宋第一位皇帝(定都:会宁)7.岳飞民族:汉定位:南宋抗金英雄,爱国将领(不是民族英雄)事迹(功绩):从金军手中收复,大败金军组建的军队:岳家军岳飞之死:被秦桧和宋高宗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建康郾城8.铁木真(成吉思汗):民族:蒙古族定位:部落首领——蒙古大汗事迹(功绩):铁木真9.忽必烈(元世祖):民族:定位:事迹(功绩):蒙古族蒙古杰出大汗,元朝建立者政治:经济:建立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设立行省制度重视农业发展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10.文天祥:民族:汉定位:南宋抗元英雄,爱国将领代表作:《过零丁洋》、《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政权篇•(二)、战争议和篇•(三)、政治制度篇二、政治篇民族政权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与宋朝之间的重大事件辽北宋汉西夏金南宋蒙古元朝党项族阿骨打会宁中都南宋与金议和耶律阿保机960年赵匡胤东京(宋太祖)上京契丹族10世纪初澶渊之盟元昊兴庆北宋与夏议和女真族11世纪前期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成吉思汗相继灭、后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2世纪初期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大都1276年灭南宋1127年汉赵构临安西夏金蒙古金南宋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辽北宋西夏金西夏北宋南宋金西夏元南宋蒙古南宋元蒙古灭金元朝建立元灭南宋大一统政权(二)、战争议和篇1.辽与北宋由战争到议和:(1).澶州之战:时间:宋真宗地点:澶州战争结果:北宋大败辽军,双方议和(2).澶渊之盟:双方:辽与北宋内容:辽宋议和,辽撤兵,宋給辽岁币,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评价澶渊之盟(议和背景)杨家将抗辽评价澶渊之盟1.对北宋来说:2.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它结束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促进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2.西夏与北宋由战争到议和:(1).议和原因:(2).议和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3).影响: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字,吸收中原文化双方连年交战,损失很大(4).评价:参照澶渊之盟评价3.南宋与金由战争到议和(1)和议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划界(2)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改名为()燕京中都(3)评价:参照澶渊之盟岳飞抗金中书省行中书省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在中央)︵在地方︶︵管理西藏︶︵在台湾︶1.目的:元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三)政治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2.内容:澎湖巡检司四、元的政治管辖3.行省制度的作用(1).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3).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三、经济篇(一)宋朝南方经济发展(二)元朝经济发展(1)政治上:(2)经济上:(3)自然环境上:南方较少,社会相对。统治者重视,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南迁,带来了、、。南方较好,相对适宜的生长。1.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一)宋朝战乱安定中原人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劳动力自然条件农作物行业发展成就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