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看空间辨色彩听声响感冷暖察物象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天气转寒,湖面上没有了蒸腾的水汽,没有了茂密的树木遮挡视线,云梦泽更见深远。意境广阔而深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海天相连,无边无际,海天之中只有皎皎孤月,高远而空旷,可用“寥廓”来概括其特点。如果描绘的是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有气魄的景物,则可再用一“雄”字或“壮”字形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境界阔大。落日低垂河面,着一“圆”字,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可用“壮阔雄奇,气象雄浑”概括意境。对于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邃”来概括其特点。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茫茫山林,白云缭绕,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古树参天,杳无人迹;隐隐钟声,空谷回响,使得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清新悦人,富有生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加上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长相思林速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青”是冷色,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烘托了离人复杂缠绵的离情。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的墨绿,天的湛蓝,月的清白都是冷色调,画面幽美澄清,具有平静、安宁、清雅之态,体现宁静淡泊的意趣。征人怨柳中庸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人选取了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色彩凝重的意象,写出了塞外边地气候的酷寒及景物的单调无味,从而表达了征人之“怨”,给人以凄恻哀婉之感。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黄叶在秋风寒雨中飘落,白发在穷困潦倒中频添,寒灯独坐,雨扣心弦。诗人用叶的黄,头发的白,展现出诗人贫居的萧条之状和心境的凄苦,烘托出了悲凉的气氛。听声响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听声响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如果没有“啭黄鹂”三个字,画面欠缺一点生气,当诗人把黄鹂这个大自然的歌手引进了画幅之后,黄鹂、白鹭、绿树便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色彩的对照,画面就更加明丽和鲜艳,而黄鹂悠扬悦耳的鸣啭,又划破了宁静,给画幅增添了诗意。听声响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琵琶含着怨恨,萧声犹如呜咽,闻鼓让人奋进。莺啼令人愉悦,鹧鸪声让感到悲愁,杜鹃啼血猿哀鸣,雨打芭蕉,风吹梧桐无不让人感到哀愁。过沈居士山居哭之王维闲檐喧鸟雀,故榻满尘埃。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无论是在空寂无人的檐下喧闹的鸟雀,或是对着曙月鸣啭的孤莺,或是呜咽迎人的泉水,都同落满了尘埃的故人卧榻和愁对客人的野花一起,浸透着一种怅惘、哀伤的情调,声音和景色融汇一体,渲染出悲怀、凭吊故人的意境。听声响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观猎》“风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