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扩展语句1.命题形式:形式灵活多样。主要题型有:(1)将若干词语连缀扩写为一句(段)话;(2)将一句话(诗词)扩充丰富为几句话;(3)根据既定情景拟写一句或一段话。1.考点剖析“词语连缀型”扩展就是提供一组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写一段话,将这些词语包含在内,这类题目有的要求围绕一定的中心写一段语意完整的话;有的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在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2.考查类型(1)运用下面的×个词语写一段话。(2)请从以下×个词语中任选×个,写一段话。(3)以×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个词语。(2011·天津高考)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给力雷人粉丝妙趣横生山重水复美不胜收怡然自得【审题要点】任选4个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答案】聆听导游妙趣横生的讲解,观赏美不胜收的桂林山水,领略“山重水复”的境界,令人好不怡然自得。注意“四点”巧“连缀”1.注意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它们往往是答题过程中的易漏点和得分点。如【例1】中的“任选四个”。除了明确的要求外,还要注意题目是否还有隐性要求。2.注意探究清楚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进而组织语言材料,完善题目答案。如【例1】中的“山重水复”“美不胜收”合起来表现出的是自然美景,语意连贯。3.注意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还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表述更加生动形象。4.注意检查组织的答案,有两个层面要求:一是显性要求,二是隐性要求。所谓“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诸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要补充什么内容,要求多少字等。所谓“隐性要求”,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表现什么样的情、景、理等。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而答案的正确与否,又与此息息相关,所以考生一定要格外注意。1.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答案】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1.考点剖析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该题型往往给考生提供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要求通过联想、想象丰富意境。2.考查类型(1)根据诗句“××”描写一个场景。(2)把“××”这句话(诗)扩展成一段文字,表达××的意境。根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的文段。(不少于60个字)桃花春雨流水一场春雨,淅淅沥沥,打落了桃林里缤纷盛开的桃花,倒像是下了一场桃花雨。那片片柔软又泛着透明的花瓣顺着流水而下,一瞬间铺就了一层花毯,真是十里桃花香了。(2010·湖北高考)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审题要点】诗句“竹喧归浣女”场景不超过50字【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四个步骤丰富“意境”1.读懂题干,全面理解和落实题目的各项要求。2.吃准诗句,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正确地理解诗句本身,找准诗句的扩展中心。3.想象整合,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谨慎地选词造句,完成答案的整合。4.检查答案,尽可能地使答案完全符合题目各项要求。3.扩写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的首句,要求能够描绘出这句话的意境。【答案】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银盘一只,泛着皎洁的月光。时而,有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也只能欣赏,不能把玩。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径(宋)保暹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