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普通党员先进事迹就在人们惊呼这是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却以自己的无私、善良和执着,为其做了全新的注解,书写了一段令人心灵震撼,热泪满面的人生赞歌。*是我的*,她虽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是我们全家人都对她十分敬重,因为她用顽强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她30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伺候照料过9位与自己无任何亲戚关系的孤寡残疾、重病卧床的老人,使他们的晚年充满了温暖和阳光,她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几位先后辞世的老人在弥留之际,拉住她的双手连说:“好人、好人啊……”我*今年61岁,19岁入党,小时候因家贫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少年时代就受过一些英雄影片的熏陶,白求恩、江姐、雷锋是她心中永不褪色的偶像。这些偶像的高尚品质在她年少的心灵里早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受党的教育和培养,这些英雄形象逐渐熔进她的灵魂里,成为她人格中的一部分。近三十多年来,他倾注全部爱心、耐心与恒心,先后为九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老党员的人生赞歌。*年,我*一家居住在XX县区郭家堡乡梁家堡村三队,队里有一位姓刘的五保户,晚年得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一次,正当这位绝望的老人在荒草中挖着一个近半人高的大坑,我*忙上前问其原由,原来是刘大爷得了重病无钱治疗,身边又无儿女照顾,生活绝望的他准备挖坑活埋了自己了却残年时,被我*发现了,刘大爷的悲惨遭遇深深地揪住了我*的心,她立即向队里反映了老人病情,并表示愿意照顾这位重病的老人。队长答应了他的要求,就把猪场闲置的一间旧房腾出来作为临时“养老院”。从这以后,她除了生产队干活以外,还得来回奔波于两个家之间,每天做六顿饭,做两次家务,有时宁肯自己家人挨饿,也要按时为老人洗衣做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这为孤独的老人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两个春秋。*年,我*一家进了城。由于她的热心,街坊邻居有事就请第1页共5页她帮忙,她也从不推辞。她经常教育我们:“人活着不要光要为自己着想”。她是这么教育孩子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年7月的一天,原文庙巷党支部书记桑惠梓找到我*说:“老何啊,咱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孔光熙,最近眼睛瞎了,无人照顾,听说你以前照顾过老人,这次想麻烦你。”听到让她去照顾一位双目失明,双腿残疾的老人,我*当时心生犹豫,并非怕苦怕累,而是的确存在实际困难,因为当时我公公在酒运司工作,被单位派到柳园上班,子女和儿媳分别在兰州、新疆等地打工,我*自己还要拉扯三岁的小孙子,每天接送幼儿园,难以抽身。但是当我*来到老人家一看,禁不住打了个寒颤,门一开,墙坯随开门的响动大片地脱落下来,一股恶臭熏得人喘不过气来,屋顶破洞透着微弱的亮光。孔光熙老人躺在床上,呻吟不止。一群群蟑螂在老人身下乱窜,蚊蝇在周围乱飞,床单满是尿迹和粪便。看到这些,我*心头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她顾不得多想,立刻为老人收拾房间、换洗了床单和衣被,并做了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喂老人吃了,老人那深陷的眼眶里流下了两行感激的热泪。回家的路上,老人那痛苦而呆滞的眼神一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坚定的信念占据了她整个的内心空间,那就是:她一定要照顾这位老人,服侍老人颐养天年。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我们的时候,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但她只是态度十分坚决地我们说了一句:“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不管谁老了总的有人照看”。从那天起,她就不顾家人反对,每天骑着三轮车,拉着三个月大的孙子,来回奔波,为老人端屎端尿,洗衣做饭。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人渐渐地改变了态度,从不支持到后来一起去照顾老人。逢年过节,我*带着我们全家给老人拜年、买新衣服,完全把老人当作了我们的亲人。2002年3月18日,我们全家人还张罗着为老人过了80岁生日,老人平生第一次唱生日歌、许心愿、吹蜡烛、吃蛋糕,快乐的象个娃娃。从老人喜悦的神情里,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心中最大的幸福和温暖,而这种幸福和温暖是我慈祥善良的婆婆给予的,从此,我对我*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激,更多了一份爱戴和敬重。2003年初,孔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