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西方思想发展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次是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使西方长期被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至此,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材料解析题型•1.从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来看,强调创新。从新课程省区命题的试卷所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解析题要求回答的内容除了史实、结论、观点、认识、启示外,还涉及了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途径、方法、成果等。•2.从试题难度来看,一方面,强调重视基础,力求避免大起大落,改变理论要求过高、脱离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等命题方法,注重对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史“”“”实考查,注重设问的层次性,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说明了什么。另一方面强调论从史出,稳中求变,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从答案设计来看,紧扣考点,更具开放性,即设问的答案除要求科学规范又有一定的变通性。•第一步,快速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大体考向,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点,对材料宏观把握。•第二步:依据设问,细读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步:简明扼要条理作答。•(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三字经》•(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雏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世界文化史》•(2)上述两部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材料三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