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四大成就及影响•1.成就: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和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2.影响•(1)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电气产品的涌现,发展了电力工业,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出现了垄断组织。•(2)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使人类的思想认识实现了飞跃。•(3)物理学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4)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名称高新科技改变世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20世纪60年代国际互联网问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地球缩小成一个“村”生物工程技术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1993年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正式投放市场1997年第一次克隆哺乳动物成功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1969年美国登月飞船成功着陆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航天技术使人类飞上了太空,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双百”方针影响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文学界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争论1957年反右斗争到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干扰破坏中国文化领域百花凋零。文革时只有八个样板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逆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理解。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是“不正确的是”“不包括”“不属于”“错误的是”等。•解答逆向选择题一要仔细阅读题干,抓住关键词,找出哪方面的不正确。二要特别注意选出不正确的。切忌马虎,选出最佳正确的。三要选出正确答案后,再复核一下,以防未按逆向选择题解答。•(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解析】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B、C、D三项符合史实。•【答案】A•(2009年高考上海卷)在工业时代,人类经历了以蒸汽机和电力及电磁学为代表的两次产业革命。对下列工业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判断对错。(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说法后打×)•①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使得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②计算机使人类能够智能化地系统处理生产所需要的知识。()•③电话和电报等便捷的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④工业生产和管理对生产者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推动了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解析】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①正确;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故②错误;电报、电话等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故③正确;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对教育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建立与工业革命相适应的教育即近代教育,故④正确。•【答案】①③④正确,②错误。•1.(2009年莱芜检测)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