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1.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2.主要特点(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6)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二、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2)评价①进步性: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消极性: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从客观因素看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②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2)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三、近代前夜中西方的历史差异类别中国西方政治权力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近代民主政体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类别中国西方思想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厉行文化专制先后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洗礼;人文主义兴起并发展对外实行闭关、海禁政策,几乎与世界各国隔绝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选择。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已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试谈谈你的体会是等。开放型试题一、开放型试题的解答有很大灵活性。解答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角度作答。二、开放型试题往往通过创设新情境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结论,历史观点。要求学生自己选定论证的。(2008年高考海南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