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湘教版必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解析:第1题,风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冷热不均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所以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第2题,我国是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冬季盛行西北风或偏北风,内蒙古高原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所以冬季风力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沿海地区夏季的风力强。第3题,盆地地形的典型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所以风在吹向塔里木盆地时受到周围地势高的地形阻挡,风力较小。答案:1.A2.B3.C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台湾岛也有高速公路。答案:B5.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温高低C.降水量多少D.气象灾害频率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其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相关。答案:A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A.气温不断上升B.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D.降水不断减少解析: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导致旱涝灾害。答案:B7.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A.温暖湿润B.温暖干旱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气温逐年升高,而降水量从1963年以来有所减少,反映了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温暖干旱。答案:B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8~10题。8.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更肥沃B.热量更丰富C.降水更丰沛D.光照更充足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等温线北移,且农作物种植由小麦改为水稻,说明该地气温升高,热量更丰富。答案:B9.图中1月等温线的变化,将使区域内()A.年总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减少C.常绿阔叶林北界南移D.自然灾害减少解析:气温升高,使该地年总蒸发量增加。答案:A10.人类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作物布局B.改善能源结构C.提高消费水平D.推广无氟冰箱解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植树造林等。答案:B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冷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暖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解析: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可知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则①应是气候变冷;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若光合作用减弱,则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②是温室作用加强;温室作用加强则气候变暖,故③是气候变暖。答案:D1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加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