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行业“十三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编者按:2014年6月21日,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以下简称“全国铸造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决定编制《铸造行业“十三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国铸造学会秘书处确定了《纲要》的“编制路线”和编制时间进度,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编制工作委员会”。《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于2014年9月27日在西安召开,确定了《纲要》编制的涵盖专业领域分类和工作分工、内容及编写规范、工作进度安排。《纲要》审查会于2015年5月17日在沈阳召开,对《纲要》每个专业领域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审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和补充意见。《纲要》审定会于2015年10月25日在长沙召开,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纲要》。《纲要》的有关内容作为上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先后提交至中国工程院和工信部。《纲要》作为科学技术发展专题规划,纳入由中国铸造协会组织编制的《铸造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纲要》由18个部分组成:铸钢、铸铁、铸造有色合金、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铸造耐磨材料、快速铸造、熔模铸造、压铸、反重力铸造、挤压铸造、消失模铸造、数值模拟、网络制造、造型材料、铸造装备与检测技术、环保与安全、汽车铸件、铸造标准。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中,有8个领域与铸造密切相关,甚至有些领域铸造技术作为发展瓶颈,大部分领域都对铸造技术有强烈的需求,或者需要铸造技术和铸造产品进行支撑。《纲要》作为铸造行业技术发展指导性的文件,在政策层面,向政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在技术发展层面,对各个专业技术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的项目及关键技术。《纲要》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为了充分发挥《纲要》的指导作用,扩大《纲要》在铸造行业技术发展方面的影响,在全国铸造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四次理事长工作会议上决定将《纲要》在《铸造》杂志上全文刊登。本刊在本期刊登《纲要》全文,以馈广大读者。铸造行业“十三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编制)引言“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铸造技术创新、行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14年我国铸件总产量达到4620万吨,较2013年的4450万吨增长了3.8%,连续15年位居世界铸件产量第一大国。但是仍未解决我国铸造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一方面在大量出口低端铸件的同时,仍需要进口大量高端铸件产品;另一方面在国防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过程中,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关键铸件常常成为制约相关领域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对于在装备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铸造业,是科技提升、产业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清晰认识国际铸造科技发展大势,规划铸造技术发展方向,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国铸造行业科技发展实际,编制了《铸造行业“十三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由18个部分组成:铸钢、铸铁、铸造有色合金、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铸造耐磨材料、快速铸造、熔模铸造、压铸、反重力铸造、挤压铸造、消失模铸造、数值模拟、网络制造、造型材料、铸造装备与检测技术、环保与安全、汽车铸件、铸造标准。其中《纲要》中的13个领域的规划内容涉及到《中国制造2025》全部五个重大工程,覆盖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10大领域中的8个领域。《纲要》结合国内外铸造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发展热点问题和中国铸造技术发展需求,指出了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重点发展的项目及关键技术。《纲要》突出了战略性和宏观性,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国铸造行业2016—2020年铸造技术发展的指南。铸造行业“十三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第1章铸钢1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1.1国内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小型批量铸件已普遍采用造型线生产,并初步具备以典型产品为核心的质量技术体系。但生产线主要设备制造水平偏低,生产线先进程度及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我国...